TOP

脑梗死与神经外科治疗:关键时刻能救命

2024-08-24 20:4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脑梗死,这一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发的缺血性坏死疾病,如同潜伏在人体内的“沉默杀手”,常在毫无预兆时突然发作,导致肢体瘫痪、言语障碍甚至危及生命。在脑梗死的治疗中,神经外科的介入往往是关键时刻的“救命稻草”,尤其在处理严重并发症时,其手术干预能力直接决定了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质量。

一、脑梗死: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坏死。其发病机制复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是主要诱因,而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或栓塞则是直接原因。脑梗死的典型症状包括突发单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口角歪斜、头晕头痛等,严重者可迅速陷入昏迷。

脑梗死的治疗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发病后4.5小时内是溶栓治疗的“黄金时间窗”,此时通过药物溶解血栓,可最大限度恢复脑血流,减少脑组织坏死。若错过这一窗口期,神经元将因缺血而不可逆死亡,导致永久性功能障碍。因此,一旦出现脑梗死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争取在最短时间内送达具备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

二、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分工协作的“双保险”

在脑梗死的治疗体系中,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分工协作、互为补充的“双保险”。神经内科主要负责脑梗死的早期诊断、药物治疗和非手术干预,包括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等治疗手段。其核心目标是通过药物调控改善脑循环,预防血栓进一步形成,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降低复发风险。

然而,当脑梗死引发严重并发症时,神经外科的介入便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例如,大面积脑梗死可导致脑组织严重水肿,颅内压急剧升高,甚至形成脑疝,压迫脑干生命中枢。此时,神经外科医生需紧急实施开颅减压术或去骨瓣减压术,通过移除部分颅骨或切除坏死脑组织,降低颅内压,为脑组织争取恢复空间。这类手术需在发病后数小时内完成,否则患者将因脑疝死亡。

三、神经外科的“救命术”:从开颅减压到血管重建

神经外科在脑梗死治疗中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其对严重并发症的精准处理和血管重建能力上。以下几种情况是神经外科介入的典型场景:

1.大面积脑梗死伴脑疝
当大脑半球或小脑发生大面积梗死时,脑组织肿胀会挤压周围结构,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和颅内压升高。若不及时干预,患者将在数小时内死亡。神经外科医生通过开颅减压术,可迅速缓解颅内压,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例如,后颅窝开颅减压术常用于小脑梗死伴脑干受压的患者,通过切除部分梗死小脑组织,解除对脑干的压迫,恢复生命体征。

2.颈动脉狭窄导致的脑梗死
颈动脉是大脑供血的主要通道,若其狭窄程度超过70%,会显著增加脑梗死风险。神经外科可通过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或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解除狭窄。CEA需切开颈动脉,剥离增厚的内膜和斑块;CAS则通过导管将支架送至狭窄部位,撑开血管。这两种手术均可显著降低脑梗死复发率,尤其适用于反复发作或药物控制不佳的患者。

3.颅内外血管搭桥术
对于烟雾病、颅内大血管闭塞等复杂病例,神经外科医生可通过颅内外血管搭桥术重建脑血流。例如,将头皮血管(如颞浅动脉)与颅内血管(如大脑中动脉)吻合,绕过闭塞段,为缺血脑组织提供侧支循环。这种手术需高超的显微操作技术,但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残疾率。

4.机械取栓术
对于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神经外科可联合介入科实施机械取栓术。通过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送至血栓部位,利用取栓支架或抽吸导管将血栓取出,实现血管再通。这一技术可将血管再通率提高至80%以上,但需在发病后6-8小时内完成,且对手术团队的技术和设备要求极高。

四、康复与预防:神经外科治疗的“下半场”

脑梗死的治疗并非一蹴而就,手术成功仅是第一步,后续的康复治疗和危险因素控制同样重要。神经外科医生会与康复科、神经内科等多学科团队紧密合作,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运动、认知和语言功能。同时,患者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降脂药等,并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指标,预防脑梗死复发。

五、科技赋能:神经外科治疗的未来方向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神经外科在脑梗死治疗中的手段日益精准和微创。例如,神经导航技术可帮助医生在术中精确定位病变,减少正常脑组织损伤;术中超声和荧光造影技术可实时评估血管再通情况,提高手术成功率;人工智能辅助的影像分析系统可快速识别梗死核心和半暗带,为溶栓和取栓决策提供依据。未来,随着干细胞治疗、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的发展,神经外科有望在脑梗死修复和功能重建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六、结语

脑梗死与神经外科治疗的关系,是危急时刻的“生死时速”,也是多学科协作的典范。从早期诊断到溶栓取栓,从开颅减压到血管重建,神经外科的每一次介入都承载着挽救生命的重任。而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与配合,则是这场战斗中不可或缺的“第三支力量”。唯有医患同心,才能在这场与脑梗死的较量中,赢得更多生的希望。

(张登鹏 邓州市中心医院)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