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静脉炎攻坚战,肿瘤化疗患者的防护策略

2025-07-29 16:3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抗击恶性肿瘤的漫长征途中,化疗作为一把双刃剑,既有效杀灭癌细胞,又常伴发一系列副作用,其中静脉炎便是最为常见且棘手的问题之一。它不仅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还可能影响治疗进程与效果。因此,构建一套科学、细致的静脉治疗防护体系,对于提升肿瘤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如何在这场“静脉炎攻坚战”中取得胜利。

精准评估,个性化选材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是预防静脉炎的第一步。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血管条件、预计用药周期及药物性质等因素,综合考虑使用外周静脉还是中心静脉导管(CVC)、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或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对于长期化疗或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的患者,优先推荐使用后者,以减少对周围血管的直接损伤。同时,采用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技术可以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风险。

无菌操作,严格消毒

严格执行无菌原则是防止感染引发静脉炎的关键。从手部清洁到穿刺部位的消毒,每一步都需遵循标准流程。使用含碘消毒剂进行皮肤准备,确保足够的消毒时间和范围,避免细菌沿导管侵入体内。此外,定期更换敷料和肝素帽,保持穿刺点的干燥与清洁,也是不可忽视的细节。

药物管理,减缓刺激

合理配置化疗药物浓度与输注速度,可显著减轻对血管壁的刺激。采用生理盐水预先冲管,再缓慢注入化疗药物,随后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管道,有助于稀释药物残留,减少局部毒性反应。对于已知易引起静脉炎的药物,如蒽环类抗生素,可考虑加用冷敷或热敷(依据药物特性决定),以及使用专用过滤器进一步降低微粒物质对血管的伤害。

机械性预防措施

应用静脉炎防护贴、水胶体敷料等新型医用材料,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层,隔离外界刺激,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这些敷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能有效缓解因药物外渗导致的红肿、疼痛等症状。同时,鼓励患者适当活动手臂,促进血液循环,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炎症。

营养支持与水分补充

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加速组织修复。指导患者均衡膳食,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必要时可通过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来改善身体状况。充足的水分摄入同样重要,它能稀释血液,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也有利于药物代谢产物的排出,间接减轻血管负担。

教育与心理干预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让其了解静脉炎的发生机制、预防措施及早期识别方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心理咨询师的介入也极为必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树立积极面对治疗的信心。家庭成员的支持与配合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康复的环境。

监测与及时干预

建立定期随访制度,密切观察患者静脉情况的变化,一旦发现红肿、硬结、疼痛加剧等迹象,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调整治疗方案、加强局部护理或给予药物治疗。早期干预往往能有效遏制病情进展,避免更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总之,针对肿瘤化疗患者的静脉炎防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合作与患者的积极参与。通过精准评估、严格操作、科学管理、细致护理以及持续的教育与心理支持,我们完全有能力打赢这场“静脉炎攻坚战”,为患者的治疗之路扫清障碍,让他们在抗癌旅程中少一份痛苦,多一份希望。

(平婷 安阳市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五病区)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