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老年骨折康复“四件套”:营养+药物+运动+防跌倒

2024-11-10 16:1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平衡能力下降等原因,成为骨折的高发人群。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每年因跌倒导致骨折的比例超过30%。骨折不仅带来剧烈疼痛,还可能引发长期卧床并发症(如肺炎、深静脉血栓),甚至危及生命。然而,许多患者和家属将康复重点仅放在“静养”上,忽视了科学康复的关键要素。本文将围绕老年骨折康复的“四件套”——营养支持、药物干预、运动康复和防跌倒策略,为您解析如何加速愈合、降低复发风险。

一、营养支持:骨折愈合的“燃料库”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充足的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作为“原材料”。老年人因消化吸收能力下降,更易出现营养缺乏,科学补充是康复的基础。

1.蛋白质:修复组织的“建筑工人”

-作用:蛋白质是骨胶原蛋白、肌肉和免疫细胞的主要成分,骨折后需求量增加50%以上。

-推荐摄入:每日每公斤体重1.2-1.5克(如60公斤老人需72-90克),优选鸡蛋、鱼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

2.钙与维生素D:骨骼的“钢筋水泥”

-钙:成年人每日需1000-1200毫克,老年人因吸收率下降需额外补充。牛奶(300毫升含300毫克钙)、绿叶菜(如芥蓝每100克含128毫克)是天然来源,必要时可服用钙片(如碳酸钙D3片)。

-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缺乏者骨折风险增加40%。建议每日晒太阳15-30分钟(避开正午强光),或补充维生素D3(800-1000IU日)。

-误区:钙并非越多越好,过量(>2000毫克日)可能引发肾结石和血管钙化。

3.微量元素:协同作用的“小助手”

-镁:参与骨矿物质代谢,坚果、全谷物中含量丰富。

-锌:促进骨细胞增殖,瘦肉、海鲜是优质来源。

-维生素K:激活骨钙素,菠菜、西兰花中含量较高。

-建议:通过多样化饮食摄入,避免单一补充剂过量。

二、药物干预:精准治疗的“导航仪”

药物在缓解疼痛、促进愈合、预防并发症中发挥关键作用,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1.止痛药:从“忍痛”到“舒适康复”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塞来昔布,可缓解急性疼痛和炎症,但需注意胃肠道副作用(建议饭后服用)。

-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用于重度疼痛,但易成瘾,需短期使用。

-新型疗法:局部注射利多卡因贴片,减少全身副作用。

2.抗骨质疏松药:降低“二次骨折”风险

-双膦酸盐(如阿仑膦酸钠):抑制骨吸收,降低椎体骨折风险50%-70%,需空腹服用并保持直立30分钟。

-地舒单抗:针对严重骨质疏松,每6个月皮下注射一次,可增加骨密度。

-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如特立帕肽):促进骨形成,适用于骨折高风险患者,疗程不超过2年。

-关键点:骨折后1-2周内启动抗骨质疏松治疗,效果最佳。

3.预防血栓药:守护“生命通道”

-低分子肝素(如依诺肝素):术后24小时开始注射,预防深静脉血栓,需监测血小板计数。

-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无需常规监测,但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如与阿司匹林合用增加出血风险)。

三、运动康复:重建功能的“加速器”

“静养”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科学运动是恢复活动能力的核心。

1.早期康复(术后1-2周):消肿止痛,预防并发症

-目标:减轻肿胀、维持关节活动度。

-方法:

-踝泵运动:每天进行3-4次运动,每次包含10-30组动作(每组动作如勾脚尖或压脚尖保持5-10秒),总运动时长控制在20-30分钟为宜。

-肌肉等长收缩:如股四头肌静力收缩(每次保持5秒,重复20次)。

-CPM机辅助:使用持续被动运动机活动关节,避免粘连。

2.中期康复(术后3-6周):逐步负重,增强力量

-目标:恢复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方法:

-部分负重训练:从10%体重开始,每周增加10%,直至完全负重。

-抗阻运动:使用弹力带进行髋外展、膝伸展练习(每组10次,每日3组)。

-平衡训练:单脚站立(从10秒开始,逐渐延长至1分钟)。

3.长期康复(术后6周后):回归日常生活

-目标:提高功能独立性,预防跌倒。

-方法:

-步行训练:从助行器到手杖,最终独立行走。

-功能性训练:模拟上下楼梯、蹲起动作(如坐-站转移练习)。

-社区活动:参加太极、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增强社交与身体协调性。

四、防跌倒策略:构筑安全的“防护网”

跌倒是老年骨折的“罪魁祸首”,预防需从环境改造和习惯调整入手。

1.家庭环境优化

-照明:保持走廊、卫生间明亮,夜间使用小夜灯。

-地面:去除地毯、电线等障碍物,浴室铺设防滑垫。

-扶手:在马桶旁、楼梯两侧安装扶手,高度以肘部弯曲90度为宜。

-家具:避免低矮座椅,床高以双脚平放地面为标准。

2.辅助器具使用

-助行器:根据平衡能力选择四脚拐、手杖或步行架。

-护具:髋部保护器可降低跌倒导致股骨颈骨折的风险40%。

-智能设备:佩戴跌倒报警手环,第一时间通知家属。

3.平衡与力量训练

-每周3次:单脚站立、heel-to-toe行走(脚跟贴脚尖直线走)。

-增强下肢力量:靠墙静蹲、坐姿抬腿(每组15次,每日2组)。

4.定期筛查与干预

-每年1次:骨密度检测(T值≤-2.5为骨质疏松)。

-药物调整:避免使用镇静催眠药、抗高血压药(如β受体阻滞剂)等易致跌倒的药物。

-视力检查:矫正白内障、青光眼等导致视物模糊的疾病。

结语:康复是一场“团体赛”

老年骨折康复不是单一环节的胜利,而是营养、药物、运动和防跌倒“四件套”协同作用的结果。家属需摒弃“伤筋动骨100天”的陈旧观念,与医生、康复师共同制定个性化方案;患者则要克服恐惧心理,积极参与康复训练。记住:每一次科学的营养补充、每一粒精准的药物、每一组坚持的运动、每一处用心的环境改造,都在为健康老龄化铺路。让我们用科学守护骨骼,让晚年生活更有质量!

(常锦磊 周口市中医院 骨科一病区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