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呼吸道感染:不是大病,但能把人折腾得没脾气
早上起来嗓子像被砂纸磨过,咽口水都疼;鼻子堵得像塞了棉花,只能张着嘴喘气;说话时带着浓浓的鼻音,别人听着像在“撒娇”——不用问,十有八九是上呼吸道感染了,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感冒”。
作为呼吸科医生,门诊每天都能遇到一堆被这毛病折磨的人:有人说“吃了三天药没好”,有人抱怨“鼻子堵得睡不着觉”,还有人担心“会不会变成肺炎”。其实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是病毒引起的,就像身体打了场“小规模战役”,只要方法对,不用药也能慢慢好。但要是瞎折腾,可能把“小感冒”拖成“大麻烦”。
二、先搞清楚:你得的是“普通感冒”还是“流感”?
上呼吸道感染分两种,处理方式大不同,先别急着吃药,先看看自己属于哪种:
1. 普通感冒:症状来得慢,浑身不算太难受
通常由鼻病毒、冠状病毒引起,症状像“温水煮青蛙”:
l 先嗓子干痒,慢慢开始疼;
l 接着鼻塞、流鼻涕(开始清鼻涕,后来可能变稠);
l 可能有点低烧(37.5℃左右),但精神还行,能吃能睡。
这种感冒就像“身体的小打小闹”,一般5-7天自己就好了,重点在“缓解症状”,让自己舒服点。
2. 流感:来势汹汹,浑身像被揍了一顿
由流感病毒引起,症状是“突然袭击”:
l 一下子就发烧,体温飙升到38.5℃以上,甚至40℃;
l 浑身肌肉疼、关节疼,连抬手都费劲;
l 头疼得像要炸开,还可能恶心、拉肚子。
流感可不是“硬扛”的事,尤其是老人、小孩、孕妇,得尽早吃抗病毒药(比如奥司他韦),最好在发病48小时内吃,能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三、嗓子疼得像吞刀片?这几个小窍门能快速缓解
嗓子疼是上呼吸道感染最磨人的症状,尤其吞口水时,疼得让人想翻白眼。试试这几个方法,不用吃药也能减轻痛苦:
1. 温盐水漱口:简单有效,堪比“天然消炎药”
找一杯温水(35℃左右,不烫嘴),加半茶匙盐(别太咸),搅匀后仰头含在嘴里,让盐水接触到喉咙,轻轻仰头漱口30秒,再吐掉。每天做3-4次,能减轻喉咙红肿,缓解疼痛。
盐水的作用是“减轻黏膜水肿”,就像给发炎的喉咙“降降火”。记得用温水,太烫会刺激喉咙,太凉会让嗓子更紧。
2. 含点“润喉糖”:别选太甜的,薄荷味最管用
含无糖润喉糖(最好是薄荷味、蜂蜜味),通过刺激唾液分泌,让喉咙保持湿润,减少干燥引起的疼痛。但别选那种甜得发腻的,糖分太多会让喉咙更黏,反而不舒服。
如果没有润喉糖,含一小块冰块(别太大,避免冻伤)也能临时缓解疼痛,冰块融化的过程能给喉咙“降温”。
3. 喝温凉的液体:别太烫,小口慢咽
嗓子疼时别喝热水(会刺激黏膜),也别喝冰水(可能引发咳嗽),选温凉的液体(比如凉白开、温蜂蜜水、梨汤),小口小口慢慢咽,让液体缓缓流过喉咙,保持黏膜湿润。
有人喜欢喝胖大海、金银花水,其实效果和普通温水差不多,别指望它们“消炎”,能润喉就行。重点是“多喝水”,每天喝够1500-2000ml,让喉咙一直处于湿润状态。
四、鼻子堵得睡不着?这些“通鼻小技巧”比药还灵
鼻塞时,白天还好,晚上躺下来简直是“酷刑”:鼻子不通气,用嘴呼吸导致口干舌燥,翻来覆去睡不着。试试这些方法,不用滴鼻剂也能让鼻子“通气”:
1. 温毛巾敷鼻子:3分钟就能“打开通道”
打一盆温水(40℃左右,手感微烫),浸湿毛巾拧半干,轻轻敷在鼻子上(连带着眉心和颧骨),每次敷3-5分钟,毛巾凉了就换。温热的蒸汽能让鼻腔黏膜血管扩张,鼻涕变稀,鼻子自然就通了。
敷的时候别太用力压鼻子,轻轻盖住就行。敷完可能会流点鼻涕,擤干净后会舒服很多。
2. 正确擤鼻涕:别两个鼻孔一起捏,容易伤耳朵
鼻塞时擤鼻涕别太用力,更别两个鼻孔一起捏着擤(会让鼻涕冲进鼻窦或中耳,引发鼻窦炎、中耳炎)。正确的做法是:
l 用手指按住一个鼻孔,轻轻擤另一个鼻孔的鼻涕;
l 然后换边,按住擤好的鼻孔,擤另一个;
l 擤完用清水洗洗手,避免病毒传播。
如果鼻涕太稠擤不出来,先做温毛巾敷鼻子,等鼻涕变稀了再擤。
3. 调整睡姿:垫高枕头,让鼻子“顺过来”
晚上睡觉别平躺,在头下面多垫一个枕头(高度10-15厘米),让头部稍微抬高。这样能减轻鼻腔黏膜的充血,鼻涕不容易堵住鼻孔,呼吸会顺畅很多。
如果左边鼻子堵,就向右侧躺;右边堵就向左侧躺,利用重力让堵塞的一侧鼻腔稍微通畅点。
五、发烧了别慌,这样处理既安全又舒服
上呼吸道感染发烧是身体的“免疫军队”在和病毒作战,只要体温不超过38.5℃,不用急于吃退烧药,试试这些物理降温法:
1. 温水擦浴:重点擦这些“大血管部位”
用32-34℃的温水(比体温低一点),浸湿毛巾后拧半干,擦拭额头、脖子、腋窝、腹股沟(大腿根)、腘窝(膝盖后面)这些大血管密集的地方,每次擦10-15分钟,能帮助散热。
别用酒精擦浴(会刺激皮肤,还可能通过皮肤吸收酒精),也别用冰水或冰袋直接敷(会让血管收缩,反而影响散热)。
2. 少穿点衣服,别“捂汗”
很多人觉得“发烧要捂汗,汗出来就好了”,这是大错特错。发烧时身体需要散热,穿太多、盖太厚会让热量散不出去,体温可能越捂越高,甚至引发高热惊厥(尤其是小孩)。
正确的做法是:穿宽松、透气的衣服,盖薄被子,让身体自然散热。如果出汗了,及时用干毛巾擦干,换件干爽的衣服,别吹风着凉就行。
3. 体温超过38.5℃:该吃退烧药就吃
如果体温超过38.5℃,浑身难受、头疼,别硬扛,吃片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能缓解不适。注意:
l 按说明书剂量吃,别超量(对乙酰氨基酚每天不超过4克,布洛芬每天不超过1.2克);
l 两种退烧药别交替吃,选一种就行;
l 吃完药多喝水,帮助身体散热、排汗。
六、这些情况别硬扛,必须去医院
上呼吸道感染虽然能自愈,但出现这些情况,说明可能“病情加重”或“不是普通感冒”,得及时去医院:
1. 发烧超过3天不退,或体温超过39℃;
2. 咳嗽加重,咳出黄绿色脓痰,或咳嗽时胸痛、呼吸困难;
3. 嗓子疼到说不出话,甚至吞咽困难(可能是扁桃体化脓);
4. 耳朵疼、流脓(可能引发中耳炎);
5. 老人、小孩、孕妇或有基础病(糖尿病、心脏病、哮喘)的人,出现任何不适都建议早去医院。
七、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比“自愈”更重要的是“不得病”
最好的方法是别被感染,记住这几个“防感冒小习惯”:
1. 勤洗手: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别用脏手摸鼻子、揉眼睛;
2. 少去人多的地方:流感季节别去拥挤的商场、地铁,必要时戴口罩(N95或医用外科口罩);
3. 多通风: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让新鲜空气进来,病毒浓度会降低;
4. 别熬夜、别太累:免疫力下降时最容易被病毒盯上,保证7-8小时睡眠,比任何补品都管用。
总结:上呼吸道感染不可怕,科学应对能自愈
嗓子疼、鼻塞、发烧这些症状,就像身体在“提醒你该休息了”。普通感冒不用慌,记住“缓解症状、多休息、多喝水”这三原则,5-7天大多能自愈;流感别硬扛,早吃抗病毒药是关键。
别轻信“偏方”,也别盲目吃药,不舒服时试试温盐水漱口、温毛巾敷鼻子这些小窍门,比什么都管用。最重要的是:好好休息,给身体的“免疫军队”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打赢这场“小战役”。
(窦海滨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一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