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鼻子堵得睡不着,一直吸鼻涕”“刚换的围嘴又湿了,擦多了鼻子还发红哭闹”,秋冬季节一到,不少家长都会被孩子鼻塞、流涕的问题困扰。看似常见的“小症状”,若护理不当可能引发中耳炎、鼻窦炎等“大麻烦”。掌握科学护理方法,才能帮孩子平稳度过不适期。 先分清:鼻塞流涕≠感冒,这些原因要警惕 儿童鼻塞、流涕多由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引起,但背后原因不同,护理方式也有差异。家长首先要学会初步判断: - 普通感冒:最常见原因,多伴随低热、轻咳,鼻涕初期清稀、2-3天后变黏稠,一般7-10天自愈。- 过敏性鼻炎:多在接触花粉、尘螨、宠物毛发后发作,鼻涕呈清水样,伴打喷嚏、鼻痒,孩子常揉鼻子、皱眉头,症状反复且与季节或环境相关。- 鼻窦炎:感冒后症状持续超过10天不缓解,鼻涕变黄或绿色,伴随发热、头痛、食欲下降,可能是细菌感染引发的鼻窦炎症。- 鼻腔异物:尤其3-5岁孩子,可能将小玩具、豆子等塞进鼻腔,表现为单侧鼻塞、流脓涕,甚至带血丝,需及时就医取出。 若孩子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鼻涕带血且量多、精神萎靡等情况,无论哪种原因,都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家庭护理:做好这5步,缓解不适更安全 孩子鼻塞流涕时,家长常陷入“误区”:比如用成人感冒药、频繁用力擦鼻涕、盲目用生理盐水洗鼻。正确的家庭护理应围绕“清洁鼻腔、湿润环境、舒缓黏膜”展开,分5步科学操作: 1. 清洁鼻腔:选对工具,温和操作鼻腔分泌物堵塞是鼻塞的主要原因,需及时清理。1岁以内婴儿建议用“生理盐水滴鼻+吸鼻器”:每次滴1-2滴生理盐水,等待10-15秒软化分泌物,再用球形吸鼻器轻轻吸出(吸之前先捏扁空气,避免负压过大损伤鼻黏膜);1岁以上孩子可尝试生理盐水喷雾,喷后让孩子自然擤鼻涕(教孩子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避免两侧同时用力导致鼓膜损伤)。注意:不要用棉签深入鼻腔清理,以免将分泌物推向深处,或划伤鼻黏膜。2. 调节环境:温湿度适宜是关键干燥的空气会加重鼻黏膜充血,建议将室内湿度控制在50%-60%,可用加湿器(每天换水、每周清洁,避免霉菌滋生);温度保持在22-24℃,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雾霾天或花粉季,尽量减少开窗,必要时使用空气净化器。3. 缓解鼻塞:简单小方法帮孩子通气孩子鼻塞影响睡眠时,可将上半身垫高15-30度(用枕头或毛巾垫高床垫,不要单独垫高头部,避免颈部受伤),利用重力减轻鼻腔充血;也可尝试温毛巾敷鼻(水温38-40℃,每次敷1-2分钟,注意不要捂住孩子口鼻),促进鼻腔血液循环,缓解鼻塞。4. 饮食护理:补水+清淡,助力恢复多给孩子喝温水,有助于稀释痰液和鼻涕,促进代谢;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油腻、过甜的食物(如糖果、油炸食品),以免加重呼吸道分泌物黏稠。若孩子因鼻塞影响进食,可将食物放凉一点再吃(热食的蒸汽可能刺激鼻腔,加重不适)。5. 皮肤护理:保护鼻周皮肤不发红孩子频繁擦鼻涕容易导致鼻周皮肤干燥、发红甚至破损,每次擦鼻涕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蘸干,再涂抹儿童专用润肤霜(如凡士林、婴儿润肤乳),形成保护膜;尽量选择柔软的棉柔巾,避免用粗糙的纸巾反复摩擦。 用药提醒:这些“雷区”家长要避开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鼻塞流涕,会急于用药缓解,但儿童用药有严格禁忌,以下“雷区”一定要避开: - 禁用成人感冒药:成人感冒药中含有的伪麻黄碱、氯苯那敏等成分,儿童肝肾功能未发育完全,使用后可能出现心率加快、嗜睡、肝损伤等风险,甚至危及生命。- 谨慎使用滴鼻剂:含麻黄碱的滴鼻剂(如呋麻滴鼻液)虽能快速通鼻,但儿童使用可能导致鼻黏膜萎缩,连续使用不得超过3天,且需在医生指导下按体重调整剂量,不可自行购买使用。- 不盲目用抗生素:普通感冒和过敏性鼻炎多为病毒感染或过敏反应,抗生素对其无效;只有确诊细菌感染(如鼻窦炎、中耳炎)时,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 若孩子症状严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儿童专用药物:如过敏性鼻炎可使用儿童型鼻用糖皮质激素(需按疗程使用,不可擅自停药);感冒伴随发热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严格按年龄和体重计算剂量)。 预防为先:减少鼻塞流涕,日常做好3件事 与其等孩子不适再护理,不如提前做好预防,降低鼻塞流涕的发生概率: - 增强抵抗力:保证孩子充足睡眠(3-6岁每天睡10-12小时),坚持户外活动(每天1-2小时,避免雾霾天外出),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优质蛋白,少吃零食),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免疫系统,减少感冒次数。- 远离过敏原:若孩子有过敏性鼻炎,需明确过敏原并规避:定期清洁床单、被套(每周用热水清洗,杀死尘螨);避免养宠物,或定期给宠物洗澡、驱虫;花粉季外出时戴口罩,回家后及时洗脸、洗鼻腔。- 注意鼻腔防护:雾霾天或寒冷天气外出,给孩子戴纯棉口罩,减少冷空气和污染物对鼻黏膜的刺激;教孩子不要用手挖鼻孔,避免损伤鼻黏膜引发感染。 儿童鼻塞、流涕虽常见,但背后藏着“大讲究”。家长无需过度焦虑,只要学会分清原因、科学护理、规范用药,就能帮孩子远离“小感冒大麻烦”,让孩子呼吸更顺畅,成长更舒心。
(黄丹丹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