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肾脏里的“小石头”:身体发出的六大抗议信号

2025-07-30 10:0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深夜急诊室里,28岁的程序员小李蜷缩在病床上,冷汗浸透病号服。他右侧腰腹部突然爆发的刀割样疼痛,让他想起电影里被生剖的场景——这种医学上称为“肾绞痛”的剧痛,正是肾结石发作的典型表现。这些潜伏在肾脏中的“小石头”,正通过疼痛、血尿等信号,向人体发出严正抗议。

一、疼痛:身体最强烈的警报

1.肾绞痛:突如其来的“腰部电钻”

当直径2-5毫米的结石卡在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或滑入输尿管时,会引发平滑肌剧烈痉挛。这种疼痛常突然发作,从侧腰部开始,数分钟内达到顶峰,呈波浪式向腹股沟、会阴部放射。患者常出现辗转反侧、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等表现,疼痛程度堪比分娩,医学上将其列为最高级别的内脏痛。

2.隐痛与胀痛:沉默的“肾脏杀手”

对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静止结石,可能仅表现为腰部酸胀不适。但当结石造成肾盂积水时,患者会感到持续性钝痛,这种疼痛易被误认为腰肌劳损。山东省立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曲华伟提醒:“长期忽视的肾积水,可导致肾皮质萎缩,最终引发肾功能衰竭。”

二、血尿:尿液中的“红色警报”

1.肉眼血尿:尿液变红的警示

约15%的肾结石患者会出现肉眼可见的血尿,尿液呈现淡红色或洗肉水样。这多发生在结石移动划破肾盂黏膜后,尤其是剧烈运动后更易诱发。曾有患者因晨跑后出现血尿就诊,B超检查发现右肾存在0.8厘米结石。

2.镜下血尿:隐匿的“沉默杀手”

更多患者表现为镜下血尿,需通过尿常规检测发现。这类患者常无自觉症状,但长期慢性出血可能导致贫血。研究显示,80%的肾结石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镜下血尿,其中30%合并尿路感染。

三、排尿异常:尿路系统的“交通堵塞”

1.排尿困难:尿流变细的危机

当结石堵塞输尿管末端或膀胱出口时,患者会出现进行性排尿困难。典型表现为尿流变细、尿分叉,严重时可发生急性尿潴留。有患者因排尿困难误以为前列腺增生,最终通过CT检查确诊为膀胱结石。

2.尿路刺激征:尿频尿急的困扰

结石合并感染时,细菌产生的毒素会刺激膀胱三角区,引发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这类患者常伴有尿液浑浊、异味,尿常规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

四、感染症状:细菌滋生的“温床效应”

1.发热寒战:全身性的“炎症风暴”

结石造成的尿路梗阻,使尿液滞留形成细菌培养基。当感染上行至肾盂时,可引发肾盂肾炎,表现为高热(体温>38.5℃)、寒战、腰痛三联征。严重感染可导致脓毒血症,死亡率高达20%-40%。

2.恶心呕吐:神经反射的“连锁反应”

支配肾脏的交感神经与胃肠道神经在脊髓段存在交汇,肾绞痛会通过神经反射引发胃肠道症状。约60%的肾绞痛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导致电解质紊乱。

五、特殊信号:容易被忽视的“隐形症状”

1.尿液浑浊:结石排出的“蛛丝马迹”

直径<0.3厘米的微小结石,可能随尿液排出体外。这类患者常发现尿液中有白色絮状物或细小砂粒,尤其在晨起第一次排尿时更明显。

2.肩背放射痛:神经传导的“迷走路径”

少数患者的肾绞痛会放射至肩背部,这与膈神经受刺激有关。这种非典型疼痛易被误诊为胆囊炎或心绞痛,需通过腹部CT进行鉴别。

六、无症状结石:沉默的“定时炸弹”

约10%的肾结石患者长期无自觉症状,这类结石多位于肾盏内且体积较大(>1厘米)。它们如同“沉默的杀手”,持续压迫肾实质导致肾萎缩。曾有患者因体检发现左肾重度积水就诊,追溯病史竟无任何不适症状,最终确诊为左肾结石导致的“无痛性肾衰竭”。

科学应对:从预防到治疗的全链条管理

1.生活方式干预

-饮水革命:每日饮水量应保持2000-3000毫升,使尿液保持清亮无色

-饮食调整:限制高草酸食物(菠菜、巧克力)、高嘌呤食物(动物内脏)、高盐食物的摄入

-运动处方:每日跳绳200次或慢跑30分钟,利用重力促进结石排出

2.精准医疗干预

-药物治疗: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可松弛输尿管平滑肌,促进结石排出

-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直径<2厘米的肾结石,但需警惕肾损伤风险

-微创手术: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可处理>2厘米的复杂结石,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3.定期监测体系

-建议每6个月进行泌尿系超声检查

-结石患者每年至少进行2次尿常规检测

-复发高危人群需进行24小时尿成分分析

这些潜伏在肾脏中的“小石头”,正通过疼痛、血尿等信号向我们发出健康警报。从调整饮水习惯到规范治疗,每个环节都关乎肾脏功能的存续。当身体出现上述异常信号时,请记住:及时就医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

(刘宝璘 周口市中心医院 泌尿外科二病区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