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孕前口腔体检的重要性

2025-07-28 13:5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写给每一位计划孕育新生命的女性及其家庭

    在孕前保健的常规清单中,叶酸、血压、甲状腺功能、TORCH 筛查等项目早已深入人心,而“口腔体检”却常被忽视,甚至被认为与怀孕“关系不大”。事实上,口腔健康与妊娠结局之间存在着双向而紧密的生物学联系:母体牙周炎、龋病、阻生齿、黏膜病变等口腔疾病不仅可能加重妊娠期激素波动带来的不适,还可能通过炎症介质、病原微生物及代谢产物进入系统循环,影响胎盘发育、诱发宫缩,进而增加早产、低出生体重、子痫前期等风险;反之,妊娠期的激素变化、饮食习惯改变及免疫调节,又会显著放大原有口腔问题的严重性。因此,把一次系统、规范的口腔体检列入孕前优生优育的必做项目,是现代医学基于循证证据给出的强烈建议。

一、口腔疾病与妊娠不良结局的生物学通路

1.  炎症通路:牙周炎病灶中的革兰阴性菌及其脂多糖可激活宿主免疫反应,促使肿瘤坏死因子-α、前列腺素E2、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 等促炎细胞因子大量释放。这些介质通过血液进入胎盘,干扰滋养细胞侵袭和螺旋动脉重塑,造成胎盘灌注不足,触发早产或胎儿生长受限。

2.  微生物移位:孕期牙龈血管通透性增高,牙周袋内细菌可短暂入血形成菌血症。部分厌氧菌如具核梭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可在胎盘定植,直接损伤绒毛膜羊膜,诱发胎膜早破。

3.  代谢与营养:重度龋病、慢性根尖周炎导致咀嚼效率下降、摄食减少,使母体及胎儿缺乏足量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D、钙、磷等关键营养素,影响胎儿骨骼与牙齿硬组织形成。

4.  行为学因素:口腔疼痛、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而孕期焦虑已被证实与早产、低出生体重显著关联。

二、孕前口腔体检的筛查重点

1.  牙周组织:探诊出血、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牙石指数、牙龈退缩。必要时拍摄全口根尖片或数字全景片,评估牙槽骨吸收模式。

2.  龋病:对每一颗牙进行视诊、探诊、透照,记录活动龋、静止龋、继发龋及残根残冠。早期隐匿龋需借助咬合翼片或激光荧光诊断仪。

3.  牙髓及根尖周病变:叩诊、牙髓活力测试、根尖片。对既往根管治疗牙要检查根充质量、根尖阴影有无扩大。

4.  智齿及潜在病灶:评估阻生智齿位置、冠周间隙、与下颌管关系;检查有无含牙囊肿、根尖囊肿。

5.  口腔黏膜:颊、舌、口底、软硬腭、牙龈、唇黏膜的全面视诊与触诊,识别白斑、红斑、扁平苔藓、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等。

6.  颞下颌关节:开闭口弹响、疼痛、运动受限。

7.  修复与正畸:检查不良修复体边缘、悬突、继发龋;评估错颌畸形对咀嚼、清洁及未来孕期呕吐的潜在影响。

三、孕前干预的理想时间窗

    女性受孕后,体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雌激素、孕酮水平在46 周即可显著升高,牙龈对菌斑的炎症反应同步增强。因此,任何需要X线检查、局麻下操作、长时间张口或术后用药的复杂治疗,均应在计划受孕前36 个月完成。该时间窗允许牙周基础治疗后的组织修复、拔牙创骨愈合、根管治疗或修复体的稳固,也便于观察疗效并处理并发症,从而将孕期口腔急诊概率降至最低。

四、孕前口腔干预的核心策略

1.  牙周非手术与手术治疗:对探诊深度≥4 mm、出血指数≥2 的位点实施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必要时进行翻瓣清创、骨移植、引导组织再生术。研究表明,孕前完成牙周系统治疗可将早产风险降低至接近未患牙周炎孕妇水平。

2.  龋病综合干预:对活动龋进行去腐充填,深龋近髓者先行间接盖髓再行永久修复;对无法保留的残根残冠及时拔除,避免急性根尖周炎。含氟涂料、窝沟封闭、夜间含氟凝胶可作为孕前预防性措施。

3.  智齿预防性拔除:对阻生智齿冠周炎史、龋坏、压迫邻牙或影像显示下颌管骨壁菲薄者,孕前拔除可显著降低孕期冠周脓肿、蜂窝织炎的发生。

4.  修复与正畸:不良修复体边缘悬突需重衬或重做;牙列缺损可行固定桥、种植体或活动义齿修复,以恢复咀嚼效率;轻中度错颌畸形可在孕前完成正畸排齐,减少菌斑滞留区。

5.  药物与影像安全:孕前阶段可安全使用含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局麻、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甲硝唑(避开孕早期)、对乙酰氨基酚;影像检查采用数字传感器、矩形准直器、铅围脖及甲状腺防护,辐射剂量远低于致畸阈值。

五、体检后的个性化口腔维护方案

1.  机械控制:孕前建立巴氏(Bass)刷牙法,选用软毛小头牙刷、含氟牙膏,每日早晚各刷2 分钟;每日牙线或牙间隙刷清洁邻面;每3 个月更换牙刷。

2.  化学控制:孕前开始使用0.12% 氯己定含漱液每周2~3 次,持续2 周,可显著降低菌斑指数;孕期如需继续使用,应避开孕早期,并在医师指导下短期应用。

3.  膳食指导:减少可发酵碳水化合物摄入频率,避免碳酸饮料、粘性糖果;增加膳食纤维、乳制品、深绿色蔬菜摄入,补充钙8001000 mg/d、维生素D 600800 IU/d。

4.  行为干预: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指数在18.5~24.9 kg/m²;建立压力管理策略,如正念冥想、规律运动。

5.  复诊与监测:孕前完成综合治疗后,每6 个月进行一次牙周维护治疗;孕期如无症状,也应在孕中期(13~28 周)接受一次专业洁治,以应对激素水平升高带来的牙龈炎症反弹。

六、公众认知提升与多学科协作

    当前,我国孕前口腔保健覆盖率不足20%,主要障碍来自“口腔问题与怀孕无关”的认知缺口、基层产科与口腔科协作不足、以及医保政策对孕前口腔治疗的支持有限。解决之道在于:

1.  健康教育:将口腔体检纳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门诊、社区备孕讲座、线上科普平台,使用通俗语言解释炎症介质如何影响胎盘,强调“治未病”理念。

2.  制度设计:推动孕前口腔体检项目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备孕妇女提供一次免费或低收费的牙周基础治疗、龋病充填、智齿拔除。

3.  多学科路径:产科、口腔科、妇幼保健机构建立转诊绿色通道;产科门诊设置口腔风险初筛问卷,发现高危者直接预约口腔科深度检查。

4.  证据积累:开展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量化孕前牙周治疗对早产率、低出生体重率的实际降幅,为政策制定提供更精准的卫生经济学依据。

七、结语

    妊娠是一段由激素、免疫、代谢共同谱写的精密交响乐,任何一处微小的炎症都可能放大成对胎儿的不利影响。口腔作为全身菌斑负荷最大的门户,其健康状态不仅关乎咀嚼、吞咽、发音与美观,更是母婴安全的重要守门人。孕前3~6 个月完成一次全面、规范、个性化的口腔体检,及时消除牙周炎、龋病、阻生齿等潜在病灶,并建立持续维护方案,是送给未来宝宝的第一份生命礼物,也是家庭优生优育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愿每一位准备迎接新生命的女性,都能以健康、自信、从容的笑容,迈向人生新的篇章。

(古祎蕾 武陟县人民医院 口腔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