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病,又被形象地称为疝气,是一种在外科领域十分常见的疾病。它指的是人体组织或者器官,通过腹壁或者肌肉层存在的弱点或者开口处,突出到原本不属于它们的位置的现象。想象一下,人体就像一座精心构建的城堡,腹壁和肌肉层就是城堡坚固的城墙,而当城墙出现了薄弱点或者缺口时,原本安稳待在城堡内的“居民”(组织或器官)就会趁机“溜出去”,这便形成了疝病。
疝气可以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兴风作浪”,不过最为常见的主要有腹股沟疝、脐疝、切口疝和股疝这几种类型。
腹股沟疝是众多疝病类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它发生在腹股沟区域,也就是我们腹壁下部靠近大腿根部的那个位置。这个区域就像是人体的一个“交通要道”,承担着重要的生理功能。腹股沟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之分。先天性的腹股沟疝就像是在城堡建造之初就存在的小瑕疵;而后天性的则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男性的腹壁肌肉就如同经历了多年风雨侵蚀的城墙,逐渐变得薄弱。在日常生活中,当他们进行一些增加腹压的动作,比如用力排便、剧烈咳嗽或者长时间站立时,腹腔内的压力就会突然升高,原本就薄弱的腹壁再也无法抵挡压力,就导致组织或器官从腹股沟处突出。疝气突出的时候,患者常常会感觉腹股沟区或者阴囊有肿块出现。当患者站立或者用力时,这个肿块就会像个调皮的孩子一样增大,而当患者平躺下来,身体放松,腹腔内压力减小,肿块可能就会缩小甚至消失不见。
脐疝则是发生在脐部的一种疝病。它在婴儿和肥胖的成年人中较为常见。对于婴儿来说,他们的身体还处于快速发育阶段,肚脐部位的腹壁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就像城堡的一扇小门还没有安装牢固。当婴儿哭闹、用力时,腹腔内压力升高,就可能导致脐疝的出现。不过幸运的是,大多数婴儿的脐疝在成长过程中,随着腹壁的逐渐发育完善,就会自行愈合。而成人脐疝的形成往往与肥胖、多次妊娠等因素有关。由于腹部脂肪堆积过多,或者腹部承受了过大的压力,导致脐部的腹壁变得薄弱,从而引发脐疝。成人脐疝通常难以自行恢复,很多时候都需要通过手术来进行治疗。
切口疝发生在手术切口处,它是手术后可能出现的一种并发症。当患者进行手术时,医生会在腹壁上切开一个口子,就像在城堡的城墙上打开了一扇临时的门。虽然手术后医生会将切口缝合起来,但如果在愈合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感染、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不佳等,就可能导致切口处的腹壁愈合不良,变得薄弱。这样一来,腹腔内的组织或器官就有可能从这个薄弱的切口处突出,形成切口疝。切口疝的治疗通常也需要依靠手术来修复,医生会重新加固切口处的腹壁,让它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疝病的另一个常见类型是股疝,它发生在大腿上部的腹股沟韧带下方,在女性患者中较为多见。股疝的突出部分很容易卡在股管内,就像一颗小石子卡在了狭窄的管道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会导致肠梗阻。肠梗阻可是一种非常紧急的情况,患者会出现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一旦发生股疝卡顿,必须立即进行手术。
疝病的治疗通常主要依赖于手术,尤其是当疝气导致患者出现疼痛或者引发了其他并发症时。手术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将突出到外面的组织或器官小心翼翼地还纳回它们原本正常的位置,就像把离家出走的“居民”送回城堡。同时,医生还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强腹壁的薄弱部分,比如使用补片等材料,就像给城堡的城墙加固一样,防止疝气再次复发。当然,对于一些无症状的小型疝气,可能不需要立即进行手术。但是患者也不能掉以轻心,应该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医生会密切监测疝气是否增大或者出现了其他症状。
疝病的预防和早期识别是非常重要的。保持健康的体重就像是给城堡减轻负担,避免让它承受过多的压力。过重的体重会增加腹腔内的压力,使腹壁更容易受到损伤。同时,要避免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剧烈咳嗽。长期重体力劳动会让腹壁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腹壁肌肉疲劳和损伤;而剧烈咳嗽会使腹腔内压力突然升高,也会增加疝病发生的风险。另外,及时治疗慢性便秘和前列腺疾病也十分关键。慢性便秘会导致患者在排便时用力过度,使腹腔内压力增大;前列腺疾病会导致排尿困难,患者也需要用力排尿,同样会增加腹压。对于有疝病家族史的人群来说,他们就像是城堡的建造者有了某种遗传的缺陷,更应该提高警惕,定期进行体检,以便能够在早期发现疝病的迹象,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总之,疝病就像是隐藏在身体里的一个潜在“小怪兽”,它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让患者感到不适和痛苦,还可能引发肠梗阻等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一旦发现疝气的症状,比如身体某个部位出现了不明原因的肿块、疼痛等,患者应立即前往正规医院就医,以便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通过适当的医疗干预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调整,我们就能够有效控制疝病,避免它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更大的影响,让我们的身体这座“城堡”始终坚不可摧。
(高思明 永城市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二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