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市民反映眼前出现了比以往更多的“飞蚊”,并伴有闪烁的光芒,这一现象绝非普通的视觉干扰那么简单,而是可能预示着一种严重的眼部疾病——由玻璃体后脱离导致的视网膜撕裂。医学专家紧急提醒广大公众,一旦遇到此类症状,应立即就医检查,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
飞蚊症,正式名称为“玻璃体混浊”,通常表现为视野中出现小黑点、线条或蛛网状阴影,它们随眼球转动而飘动,大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与年龄增长导致的玻璃体内胶原蛋白变性有关。然而,当这些原本稳定的“飞蚊”数量急剧增加,特别是伴随有闪光感时,就需要高度警惕了。这种变化往往是玻璃体与视网膜之间发生分离(即玻璃体后脱离)的信号,而这一过程有可能牵拉到脆弱的视网膜组织,造成微小的裂口或撕裂伤。
玻璃体是填充在眼球内部的透明凝胶状物质,对维持眼球形状和光学性能至关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或是近视度数加深等因素,玻璃体会逐渐液化并收缩,从而与视网膜表面产生间隙,形成所谓的“玻璃体后脱离”。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力量不均或者速度过快,就可能像风吹动窗帘一样带动视网膜一起移动,导致其上的血管破裂出血或是直接造成视网膜裂孔。一旦视网膜出现裂孔,液体便会渗入其中,引起视网膜脱离,严重威胁视力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玻璃体后脱离都会立即引发严重后果,但其伴随的症状绝不能忽视。除了上述提到的飞蚊增多和闪光外,还可能出现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等症状。尤其是当闪光频繁出现,或是在某个特定方向持续存在时,更应视为紧急情况处理。这是因为闪光往往是由于视网膜受到牵拉刺激所产生的电生理反应,提示着潜在的危险正在逼近。
面对这种情况,及时的专业诊断至关重要。眼科医生会通过散瞳检查、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手段来评估视网膜的状态,确定是否存在裂孔或其他异常。对于确诊为视网膜撕裂的患者,根据病情的不同,可能需要采取激光光凝、冷冻治疗或是手术修复等措施,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至视网膜脱离阶段。
预防总是优于治疗。虽然无法完全避免玻璃体的自然老化过程,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风险。例如,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特别是高度近视人群;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外伤;控制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以及戒烟限酒等,都有助于维护眼睛的整体健康。
在此,我们再次强调:如果你发现自己的飞蚊症突然增多并伴有闪光感,请不要拖延,尽快前往正规医院接受专业检查。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是保护视力、避免严重后果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关注眼健康,守护心灵的窗户!
(张艳 南阳南石医院 眼科 主治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