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视网膜脱离前有“信号”吗?眼前出现这3种症状,千万别拖延

2025-06-07 16:5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视网膜脱离是一种紧急的眼科急症,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就像照相机的“底片”从正常位置脱落。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在数天内导致视力永久丧失。但视网膜脱离并非突然发生,多数人在脱离前会出现明显“信号”。及时捕捉这些信号并就医,能极大提高复位成功率,保住视力。
一、先明白:视网膜为什么会脱离?
视网膜是眼球内层的感光组织,负责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形成视觉。正常情况下,视网膜紧密贴附在眼球壁上,一旦因为各种原因失去黏附力,就会发生脱离。
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
- 高度近视(600度以上):近视度数越高,眼球前后径越长,视网膜被拉得越薄,容易出现裂孔,进而引发脱离;
- 眼部外伤:如撞击、拳击等,可能直接撕裂视网膜;
- 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眼球内的透明胶状物质)逐渐老化液化,容易牵拉视网膜;
- 其他眼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变性等,也会增加脱离风险。
视网膜脱离的可怕之处在于:脱离范围越大、时间越久,感光细胞坏死越多,视力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早期发现“预警信号”至关重要。
二、视网膜脱离前,这3种信号最典型
视网膜脱离发生前,眼睛往往会发出明确的“求救信号”,出现以下症状时,必须第一时间就医:
(一)眼前突然出现大量“飞蚊”,或“飞蚊”数量骤增
“飞蚊症”是很多人都有的体验——眼前出现小黑点、线条或蜘蛛网样的影子,随眼球转动而飘动,尤其在看白墙或蓝天时明显。多数情况下,这是玻璃体老化的正常现象,无需担心。
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可能是视网膜脱离的预警:
- 眼前“飞蚊”突然增多,像“蚊子群”一样密密麻麻;
- 同时伴随闪光感(见下文);
- “飞蚊”固定在视野某一位置,不随眼球转动而移动(提示可能有出血或视网膜裂孔)。
这是因为玻璃体液化后牵拉视网膜,导致视网膜表面出现裂孔,少量血液或视网膜组织脱落到玻璃体中,形成“飞蚊”。
(二)视野中出现“闪光感”,像有闪电在闪烁
“闪光感”是视网膜脱离的典型信号之一,表现为:
- 眼前突然闪过一道白光,类似“闪电”或“火花”;
- 多在眼球转动、低头、闭眼时出现;
- 闪光感持续存在,或频率逐渐增加。
这是由于玻璃体牵拉视网膜时,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异常的光感信号。这种牵拉如果持续存在,可能直接导致视网膜撕裂脱离。
(三)视野出现“黑影遮挡”,范围逐渐扩大
如果视网膜已经开始脱离,最明显的症状是视野中出现“黑影”:
- 黑影多从视野边缘开始,像“窗帘”“幕布”一样逐渐向中心蔓延;
- 看东西时,某一方向的视野被遮挡,比如走路时看不到旁边的物体;
- 黑影固定不动,不会随眼球转动消失,且范围越来越大。
例如,视网膜上方脱离时,下方视野会出现黑影;视网膜颞侧(耳朵一侧)脱离时,鼻侧视野会被遮挡。这是因为脱离的视网膜无法正常感光,导致对应的视野区域“失明”。
三、出现信号后,这几件事千万不能做
视网膜出现预警信号时,错误的行为可能加速脱离,必须避免:
1. 不要剧烈运动:跑步、跳绳、跳水、举重等剧烈运动,会增加眼球内压力,加重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可能导致裂孔扩大或视网膜完全脱离。
2. 不要揉眼睛或频繁转动眼球:揉眼或用力转眼球会进一步刺激视网膜,增加脱离风险。
3. 不要拖延就医:有些人觉得“偶尔闪光、飞蚊增多”不影响视力,想“先观察看看”,这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视网膜裂孔在24-48小时内及时封闭,可有效预防脱离;一旦完全脱离,即使手术复位,视力也可能无法恢复。
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效果,取决于能否在第一时间抓住“信号”。记住:飞蚊骤增、闪光感、视野黑影这三个症状,任何一个出现都可能是视网膜在“求救”。此时多一分警惕,及时就医,就能多一分保住视力的希望。对眼睛而言,“早发现、早治疗”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守护光明的关键。

(张凯 沈丘县人民医院 眼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