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白内障手术要等“成熟”再做?新时代手术技术告诉你答案

2025-07-21 18:4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白内障要等完全看不见了再做手术”——这句流传多年的老话,至今仍被不少中老年人奉为圭臬。当眼睛出现视物模糊时,他们宁愿忍受视力下降的困扰,也不愿尽早手术,担心“没熟的白内障做了会复发”。然而,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白内障成熟再做”早已成为过时的观念。新时代的白内障手术不仅无需等待“成熟”,还能让患者在视力尚未严重受损时就恢复清晰视野。
一、为什么“等成熟”是老黄历?
过去认为“白内障要等成熟”,源于传统手术技术的局限。20世纪80年代前,白内障手术主要采用“囊内摘除术”,需要将整个混浊的晶状体连同外壳(晶状体囊)一起取出。这种手术方式创伤大、风险高,只有当白内障完全混浊、质地变硬(即“成熟”)时,才能更容易完整取出。
但“等成熟”的代价很大:
- 白内障成熟过程中,患者视力会持续下降,甚至失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无法读书看报、上下楼梯困难、看不清家人面容);
- 过熟的白内障可能引发青光眼、葡萄膜炎等并发症,导致眼痛、头痛,甚至永久视力损伤;
- 成熟期白内障的晶状体核过硬,手术难度增加,术后恢复时间更长。
二、新时代手术技术:“早做早轻松”成主流
如今,白内障手术已进入“微创时代”,最常用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彻底改变了传统观念,核心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手术切口小,创伤微乎其微
现代手术通过2-3毫米的微小切口(仅针眼大小),利用超声乳化设备将混浊的晶状体核粉碎成乳糜状,再通过切口吸出,最后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整个过程无需缝合,术后第二天就能正常视物,恢复快、痛苦小。
这种技术对晶状体硬度要求很低,即使是早期、中期的白内障(视力0.5左右),也能轻松完成手术,无需等待“成熟”。
(二)人工晶状体功能多样化,满足个性化需求
过去的人工晶状体只能解决“看得见”的问题,而现在的人工晶状体功能更强大:
- 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可矫正近视、远视,让患者术后看远清晰(如看电视、走路);
-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能同时满足看远、看中(如看电脑)、看近(如读书、看手机)的需求,术后无需依赖老花镜;
-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适合合并散光的患者,一次性解决白内障和散光问题。
这些先进的人工晶状体,让患者术后不仅能“看见”,还能“看得清晰、看得舒适”。
(三)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风险低
随着手术设备的精准化(如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通过激光完成切口、撕囊等关键步骤,误差小于0.1毫米),手术风险大幅降低。数据显示,现代白内障手术的成功率超过99%,术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0.5%。
相比之下,等待白内障“成熟”期间,因视力下降导致的跌倒、外伤风险,反而远高于手术风险。
三、什么时候做手术最合适?别等这3种情况
新时代的白内障治疗原则是“按需手术”——当白内障影响正常生活时,就是手术的最佳时机,具体可参考以下标准:
1. 视力下降影响生活
即使视力还有0.5,如果出现看报纸模糊、开车看不清红绿灯、做饭看不清调料标签等情况,就可以考虑手术。不必等到视力降到0.1以下,此时反而可能增加手术难度。
2. 出现视物不适症状
除了视力下降,若出现看东西重影、光晕(夜间看灯光像“星芒状”)、颜色变暗(看东西发灰发黄)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也应及时手术。这些症状是晶状体混浊不均匀导致的,越早手术,越能避免视觉功能的长期损伤。
3. 合并其他眼病
若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病,需尽早手术。因为混浊的晶状体可能阻碍对其他眼病的检查和治疗(如青光眼需观察视神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需要激光治疗)。
白内障手术早已告别“等成熟”的时代,“早发现、早手术”才能更早恢复清晰视力,享受高质量生活。如果您或家人被白内障困扰,不妨到正规医院眼科检查,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个性化建议。记住:看得见、看得舒适,才是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别让过时的观念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张凯 沈丘县人民医院 眼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