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本氏病,即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如同一个隐藏在体内的“敌人”,悄无声息地攻击着甲状腺,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了解桥本氏病的发病机制和症状,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至关重要。
桥本氏病的本质是自身免疫系统出现紊乱,免疫系统错误地将甲状腺组织视为外来物质,发起攻击。相关研究表明,约95%的患者体内可检测到针对甲状腺自身抗原的特异性自身抗体,如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正常情况下,辅助性T细胞1(Th1)和辅助性T细胞2(Th2)处于平衡状态,但在桥本氏病患者体内,Th1细胞功能增强,分泌的细胞因子增多,打破了免疫平衡,导致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受到攻击。同时,体内的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减少且功能受损,无法有效抑制自身免疫反应,使得甲状腺组织持续遭受攻击。
桥本氏病的症状多样且具有隐蔽性,在疾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患者忽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极度疲倦、体重增加、寒冷感、皮肤干燥、毛发稀疏等症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减缓身体新陈代谢,影响多个系统的正常运作。在女性群体中,症状更为突出,除了上述表现外,还可能出现月经不规律甚至不育的情况。部分患者颈部会形成肿块,这是由于甲状腺被免疫系统攻击后肿大所致,肿块多数无痛,但可能对吞咽和呼吸造成不适,患者还可能感到颈部有异物感或声音沙哑。随着疾病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更严重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如严重水肿、心力衰竭等。
桥本氏病的发病原因复杂,涉及遗传、免疫和环境等多个因素。遗传因素是重要因素之一,家族中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1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患桥本氏病的风险会大大增加,同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另一方发病概率高达50 - 70%。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病毒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可能诱发甲状腺的免疫反应,导致甲状腺炎症;过度的碘摄入,在免疫系统存在缺陷的人群中,也可能成为诱因,虽然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必需的,但过量摄入会对甲状腺产生负担,引发免疫反应异常。此外,女性孕期激素水平的剧烈波动、现代生活中的精神压力过大,都被认为是加剧该病发病的因素。
治疗桥本氏病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当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左甲状腺素钠片是常用的治疗药物,需从小剂量开始,在医生指导下逐渐调整剂量。若甲状腺释放过多激素,可使用甲巯咪唑等抗甲状腺药物。在饮食方面,碘元素的摄入要平衡,避免过量食用海鲜和碘盐,可适当摄入富含硒元素的坚果与谷物,以加固甲状腺细胞城墙,平息免疫风暴。当出现颈部肿痛时,布洛芬可暂时缓解症状;若甲状腺肿大压迫呼吸,可能需要手术切除。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在免疫系统失控时可作为紧急镇压药物,但长期使用有较大副作用。
生活中,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度运动、减轻焦虑等,都有助于平衡紊乱的激素潮汐,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孕妇和儿童患者需要特别关注,孕妇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精细调整药量,确保胎儿正常发育;儿童患者因发育中的大脑和身体经不起甲状腺激素短缺的摧残,更需及时治疗。
桥本氏病虽然复杂且隐蔽,但通过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应重视这一疾病,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积极预防和治疗,让甲状腺重新恢复健康活力。
(任珊珊 唐河县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主治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