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作为一种简便、经济、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于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相比血液透析,它具有操作灵活、在家中即可完成、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小等优势。然而,腹膜透析的最大风险之一就是腹膜炎,也称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itis)。这一并发症若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透析失败,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早识别、早处理”是应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关键。本文将从腹膜炎的基本知识、早期识别方法、处理原则、护理干预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什么?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指在进行腹膜透析过程中,由于细菌、真菌等病原体经腹透导管进入腹腔,引发的腹膜感染性炎症。大多数感染为细菌性,尤其是革兰阳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等。
这种感染的发生可能与导管护理不当、连接环节污染、手卫生不规范等多个因素有关。
二、腹膜炎的危害
腹膜炎不仅导致患者腹痛、发热、透析液浑浊等不适症状,还可能出现以下严重后果:
1.透析失败:反复感染导致腹膜纤维化,丧失透析功能;
2.腹膜粘连或穿孔:重症感染可导致脏器穿孔、腹腔脓肿;
3.全身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休克;
4.死亡风险增加:延误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5.生活质量下降:频繁住院、换治疗方式、经济负担增加。
因此,提高警惕,早期识别并及时干预至关重要。
三、如何早期识别腹膜炎?
常见的早期临床表现包括:
1.透析液混浊
是最早、最典型的表现。患者在更换透析液时,发现引流液颜色不清、如牛奶样,说明腹腔内已有大量白细胞进入。
2.腹痛或压痛
多为持续性钝痛,尤其在液体注入或早期引流时更明显。
3.发热或寒战
体温升高常提示全身感染反应。
4.恶心、呕吐、食欲下降
属于腹膜刺激征的表现。
5.透析液引流困难或不畅
可能因感染造成腹腔粘连或渗出增多。
一旦发现透析液混浊或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保留液体样本送检,并联系医生处理。
四、如何正确处理腹膜炎?
1.第一步:保留引流液检查
在发现混浊时,应取透析液标本(30-50mL),送医院进行涂片、培养及白细胞计数;
检查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二次污染。
2.第二步:立即抗生素治疗
医生通常会根据经验启用经验性抗生素(如头孢他啶+万古霉素);
待培养结果明确后,调整为针对性抗生素;
抗生素应尽量通过腹腔内注入,确保高浓度局部治疗。
3.第三步:密切观察病情
每天评估透析液澄清情况、症状变化、生命体征;
必要时增加腹透次数以清除炎性渗出;
若症状无改善,应及时评估是否需要更换导管或转为血液透析。
五、护理人员的关键作用
护士在预防与识别腹膜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指导患者掌握无菌技术
教会患者和家属如何正确洗手、佩戴口罩;
示范规范的换液流程,防止导管污染。
2.教育患者早识别症状
鼓励患者每日观察透析液颜色;
教导识别腹痛、发热、引流不畅等警示信号。
3.正确处置异常透析液
告知患者保留液体样本;
指导正确送检流程,避免漏检。
4.心理支持与依从性管理
腹膜炎的发生常引起患者焦虑,护理人员应积极沟通,减轻其心理负担;
强调规律随访、按时服药及定期检查的重要性。
六、如何有效预防腹膜炎?
预防大于治疗,做好以下几点是关键:
1.良好的手卫生
每次操作前彻底洗手,使用含酒精洗手液,戴一次性口罩和手套。
2.正确更换透析液
避免在潮湿、不洁环境操作,防止导管接头接触污染物。
3.日常护理导管出口
保持干燥清洁,发现红肿、渗液应及时处理。
4.避免水污染
游泳、泡澡或未经处理的自来水可能造成感染。
5.定期随访
每月至少一次复诊,及时评估透析效果和腹膜功能。
七、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识别症状较慢,常以非典型表现就诊;
糖尿病患者:免疫力差,更易感染;
长期使用抗生素者:易出现耐药菌感染,处理更复杂;
儿童:需家长全程介入护理和观察。
八、结语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患者面临的重要挑战,但它并非无法控制。只要掌握基本知识,规范操作流程,及时识别预警信号,并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科学处理,就能有效控制感染,保护腹膜功能,延长透析年限,提升生活质量。透析液混浊≠小事,一旦发现立即就医,绝不拖延!
(陈海涛 永城市陈集卫生院 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