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瘤生存” 并非医学新名词,却在近年被赋予了更积极的意义 —— 它指晚期肿瘤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肿瘤病灶稳定或缓慢进展,同时能维持较好的身体机能和生活状态,实现长期生存。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段的发展,越来越多晚期患者突破 “生存期短、生活质量差” 的困境,而科学的自我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一、理性看待 “带瘤生存”:打破认知误区
许多患者认为 “肿瘤必须彻底消灭”,一旦被告知无法根治,便陷入绝望。事实上,晚期肿瘤的治疗目标已从 “根治肿瘤” 转向 “控制疾病、延长生存、提高生活质量”。就像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需要长期管理一样,晚期肿瘤也可通过合理治疗实现 “与瘤共存”。
临床数据显示,部分晚期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患者在规范治疗下,带瘤生存超过 5 年甚至 10 年。这些患者的共同特点是:肿瘤未完全消失,但生长缓慢,未对重要器官造成严重损害,且能正常生活。因此,接受 “带瘤生存” 的理念,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第一步。
需警惕两种极端心态:一是盲目追求 “彻底治愈”,尝试未经证实的偏方或过度治疗,导致身体垮掉;二是放弃规范治疗,任由肿瘤进展,错失维持生活质量的机会。理性的态度是:与医生共同制定个体化方案,在控制肿瘤与保护身体机能间找到平衡。
二、治疗方案:在 “控瘤” 与 “保生活” 间找平衡
晚期肿瘤的治疗需避免 “为了治疗而治疗”,而是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肿瘤进展速度等调整策略,实现 “有效控瘤” 与 “最小伤害” 的统一。
1. 个体化治疗是核心
不同患者的肿瘤特性、身体耐受力差异极大。例如,携带 EGFR 基因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可通过靶向药精准抑制肿瘤,副作用仅为轻度皮疹或腹泻,不影响正常生活;而对免疫治疗敏感的患者,可能在几个疗程后实现肿瘤长期稳定。医生会通过基因检测、体能评分等评估,选择最适合的方案,避免 “一刀切” 式治疗。
2. 适时调整治疗强度
当肿瘤稳定且无明显症状时,可采用 “维持治疗” 模式,如减少药物剂量或延长治疗间隔,降低副作用。若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剧烈疼痛、器官衰竭),则优先对症处理,待身体状态改善后再考虑抗肿瘤治疗。例如,晚期胃癌患者若因肠梗阻无法进食,需先通过手术或支架解除梗阻,恢复营养后再进行化疗。
3. 重视支持治疗的作用
支持治疗并非 “辅助手段”,而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包括:贫血患者输注红细胞改善乏力;骨转移患者使用双膦酸盐预防骨折;营养不良者通过肠内营养制剂补充能量。这些措施能让患者在抗肿瘤治疗期间保持体力,甚至参与简单工作或社交。
三、日常管理:从身体到心理的全面呵护
带瘤生存的核心是 “有质量地活着”,而科学的日常管理能显著提升生活状态,甚至增强身体对肿瘤的抵抗力。
1. 营养支持:为身体 “充电”
晚期肿瘤患者常因食欲下降、消化吸收差导致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会加速身体衰竭。建议:
少量多餐,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鱼肉、新鲜果蔬),避免过于油腻或辛辣;
若进食困难,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肠内营养粉,必要时通过静脉补充营养;
保持体重稳定,体重每月下降不超过 5% 是理想状态。
需注意:“饿死肿瘤” 是误区,过度节食会先损害正常细胞,反而降低生活质量。
2. 适度活动:激活身体机能
长期卧床会导致肌肉萎缩、血栓风险增加,而适度活动能改善乏力、提升食欲。根据体能状态选择运动:
体能较好者可散步、打太极,每次 20-30 分钟,每周 3-5 次;
体能较差者可在床边坐立、缓慢翻身,由家属协助进行肢体按摩;
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以活动后不感到明显疲惫为宜。
3. 症状管理:缓解痛苦是前提
疼痛、失眠、呼吸困难等症状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需主动干预:
疼痛:按 “三阶梯止痛原则” 用药,从非甾体类药物(如布洛芬)到阿片类药物(如吗啡),不必担心 “成瘾”,规范使用能有效止痛;
失眠:避免睡前饮用咖啡或浓茶,可通过听轻音乐、温水泡脚改善,必要时短期使用助眠药物;
呼吸困难:晚期肺癌患者可通过家庭氧疗缓解,同时避免处于密闭环境,保持空气流通。
四、心理调适:给心灵 “松绑”
晚期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生活质量。焦虑、抑郁不仅会放大身体不适,还可能降低治疗依从性。
1. 接纳情绪,不必 “强装坚强”
恐惧、悲伤是面对疾病的正常反应,压抑情绪反而更伤人。可向家人、朋友倾诉,或加入患者互助小组,与同类人群交流经验,减少孤独感。研究表明,情绪释放后,患者的疼痛耐受度和治疗信心会显著提升。
2. 聚焦 “当下”,分散注意力
过度关注 “还能活多久” 会陷入焦虑,不如将精力放在眼前的生活:种植花草、看一部喜欢的剧、与孙辈视频通话…… 这些小事能带来真实的快乐,而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调节免疫功能。
3. 家庭支持:做患者的 “情绪锚点”
家属应避免说 “别想太多”“要坚强” 等空话,而是通过实际行动提供支持:陪患者做喜欢的事、耐心倾听抱怨、协助记录身体变化以便就医时反馈。同时,家属也要关注自身情绪,避免因过度压力影响对患者的陪伴质量。
结语
带瘤生存的本质,是与疾病达成一种 “动态平衡”—— 既不忽视肿瘤的存在,也不被其完全掌控。随着医学进步,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已大幅提升。重要的是,患者和家属需与医生紧密配合,科学治疗、精心护理、调适心态,让 “带瘤生存” 不仅是生存,更是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
(李珍珍 永城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