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脂肪肝不痛不痒?拖成肝癌仅需3步!

2025-04-16 17:4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现代社会,脂肪肝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然而很多人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它“不痛不痒”,最多只是亚健康状态。但事实上,脂肪肝绝非小病,若不及时干预,从脂肪肝发展到肝癌可能仅需三步。

脂肪肝,简单来说,就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在正常情况下,肝脏对物质的分解、合成、解毒以及脂肪代谢等一系列操作保持着动态平衡。但当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度堆积,就会打破这种平衡,引发一系列问题。

第一步,从单纯性脂肪肝到脂肪性肝炎。单纯性脂肪肝阶段,肝脏就像被脂肪“悄悄包围”,半数以上患者没有明显不适,仅有部分病例实验室检查显示转氨酶水平略微异常。此时,肝脏超声检查可观察到弥漫性增强。然而,若不加以重视,每年约有13.5%的单纯性脂肪肝患者会向脂肪性肝炎阶段转变。在这个阶段,脂毒性物质持续攻击肝细胞,肝脏病理标本中可见超过6%的肝细胞气球样变性伴10处以上灶性炎症浸润,转氨酶水平通常会升高2倍并持续波动,超声下声衰减现象趋向明显。这种肝脏微环境的变化会加速活性氧积聚,直接损害线粒体DNA的完整性,形成恶性循环。

第二步,从脂肪性肝炎到肝硬化。随着脂肪性肝炎的持续发展,肝脏炎症不断发作,会慢慢刺激肝脏内纤维组织增生。持续5年以上的慢性肝脏炎症会导致间质增生细胞活化为肌成纤维样细胞,表现为汇管区至小叶中心区桥接纤维的形成。此时,CT检查门静脉血管显示典型冬季树枝征样改变,肝硬度弹性值达到17kPa阈值,预示着进入不可逆改变阶段。这一阶段,肝脏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功能受到严重影响,而且转变为原发性肝癌的概率显著升高到每年2.7% - 9.8%不等。

第三步,从肝硬化到肝癌。肝硬化之后,如果患者还伴有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等情况,人体的内环境和免疫系统的功能会出现异常。身体免疫系统监督肿瘤发生的功能下降,不能及时清除异常的变异细胞,进而导致肝脏癌变。临床标本通常可检测到7 - 13处特异性的基因甲基化异常改变,此类变异细胞在TGF信号通路过度激活的微环境中加快恶性转化过程,自纤维化期确诊后患者出现间变结节的间隔周期多在23 - 52个月之间。

相关研究还明确了脂肪肝加速恶变的九种独立危险因素,如胰岛素抵抗指数2.82可使预后危险度跃升至3.57倍,具有遗传风险突变的TGAAC等位基因型携带者的脂肪肝恶变率是正常人群的12.6倍等。

不过,脂肪肝属于可逆性疾病,在病程的不同阶段都有可逆的节点。处于第一期时,92%的病例可通过系统治疗方案实现病因祛除;关键窗口期从II期向III期转变阶段仍有45% - 60%的临床恢复可能性。持续使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动态监测病变进程,配合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定量测定可实现超早期肝纤维化终止控制。

为了预防脂肪肝发展为肝癌,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在生活方式上,要坚持适量运动,每日摄入能量最初为30 - 35cal/kg标准体重,逐步降至25cal/kg标准体重,同时辅以运动,如每天步行10000步,加上两次20分钟慢跑。合理膳食也至关重要,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远离烟酒,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总之,脂肪肝绝不是可以忽视的“小病”,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它的危害性,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避免其发展为肝癌,守护好我们的肝脏健康。

(李嘉 怀化市中心医院靖州院区 超声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