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肩膀痛 ≠ 肩周炎!三大常见病因的精准辨别指南

2025-08-07 08:0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52岁的王女士因持续三个月的肩痛被诊断为肩周炎,接受针灸治疗后症状却持续加重。复查时,通过核磁共振发现她患的是肩袖损伤,需通过关节镜手术修复。这一案例揭示了一个关键问题:肩膀痛未必是肩周炎,误诊可能导致病情延误。据统计,肩周炎仅占肩痛病例的17%,而肩袖损伤、颈椎病、肩峰撞击综合征才是更常见的“幕后黑手”。

一、肩周炎:被过度诊断的“五十肩”

肩周炎(冻结肩)好发于50岁左右人群,典型表现为渐进性肩痛、夜间加重、活动全面受限。患者常因梳头、穿衣困难就诊,查体可见肩关节外展、外旋、后伸均受限,压痛点多位于肩峰下、喙突等部位。

诊断要点:

•病程自然:多数患者1年内可自愈,但需配合功能锻炼

•影像学特征:X线多无异常,MRI可见关节囊增厚、粘连

•鉴别关键:主动与被动活动均受限,无神经根刺激症状

治疗原则:

•早期:热敷、超短波理疗缓解炎症

•进展期:爬墙运动、钟摆训练维持关节活动度

•严重粘连:关节腔注射糖皮质激素或关节镜松解术

二、肩袖损伤:运动爱好者的“隐形杀手”

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组成,损伤后表现为肩部无力、特定角度剧痛。常见于棒球投手、游泳运动员及中老年人群,研究显示其发病率占肩部损伤的30%-50%。

典型表现:

•疼痛:夜间加重,外展60°-120°时出现“疼痛弧”

•无力:难以完成梳头、提裤等动作

•查体:Jobe试验阳性(肩外展90°抗阻疼痛)

诊断技术:

•超声:动态观察肌腱连续性

•MRI:精准评估撕裂范围(部分/全层)

治疗策略:

•轻度撕裂:休息、冰敷、非甾体抗炎药

•全层撕裂:关节镜下修复术,术后需6-8周康复训练

•误区警示:盲目推拿可能加重撕裂!

三、颈椎病:牵涉性肩痛的“元凶”

神经根型颈椎病占颈椎病的60%-70%,常因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导致肩部放射性疼痛。患者多伴颈部僵硬、上肢麻木,低头时症状加重。

鉴别要点:

•疼痛分布:沿神经根走行放射至肩胛区、上臂外侧

•特殊试验:Spurling试验阳性(颈部侧屈加压诱发疼痛)

•影像学证据:MRI显示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压迫神经

阶梯治疗:

1.保守治疗:颈椎牵引、低频脉冲电疗、甲钴胺营养神经

2.介入治疗: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

3.手术治疗: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保守治疗无效时)

四、精准诊断:三步定位法

1.症状定位:

•肩周炎:全关节活动受限,无明确压痛点

•肩袖损伤:特定角度疼痛,伴肌力下降

•颈椎病:放射性疼痛,伴颈部症状

2.查体验证:

•肩周炎:主动被动活动均受限

•肩袖损伤:Jobe试验、坠落试验阳性

•颈椎病:压颈试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确认:

•X线:排除骨折、脱位

•MRI:观察软组织损伤(肩袖/椎间盘)

•超声:动态评估肌腱结构

五、预防与康复:科学护肩指南

1.日常防护:

•避免长时间伏案(每40分钟活动肩颈)

•搬运重物时保持肘部贴近躯干

•睡眠时避免侧卧压迫患侧

2.功能锻炼:

•肩周炎:钟摆运动(前屈15°摆动)

•肩袖损伤:弹力带外旋训练(阻力逐渐增加)

•颈椎病:颈椎米字操(缓慢书写“米”字)

3.营养支持:

•补充维生素D(每日800IU)预防骨质疏松

•增加欧米伽-3脂肪酸摄入(深海鱼、核桃)减轻炎症

结语:告别“一刀切”治疗

肩膀痛如同“报警器”,不同病因对应不同危机。盲目按摩可能加重肩袖损伤,过度制动反而导致肩周炎粘连。当出现持续肩痛时,建议通过“症状-查体-影像”三步法明确诊断。记住:精准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科学护肩才能远离疼痛困扰。

(常锦磊 周口市中医院 骨科一病区)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