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偶尔忘事很常见,但如果突然出现记性大幅变差——刚说过的话转头就忘、认不出熟悉的人、甚至记不清自己住在哪,这可能不是普通的“健忘”,而是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有一种容易被忽视的疾病叫自身免疫性脑炎,就常常以“突然记性变差”为首发症状,像在悄悄“敲门”提醒你:神经系统可能出问题了。了解这种疾病的信号,能帮你更早发现和干预。
一、先搞懂:自身免疫性脑炎是啥?免疫系统“认错人”了
自身免疫性脑炎是免疫系统“出错”引发的脑部炎症。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像身体的“防御部队”,专门攻击外来的细菌、病毒等“敌人”;但在某些情况下,免疫系统会“敌我不分”,错误地把自身的脑组织当成“敌人”,产生针对脑神经元的抗体,这些抗体会攻击脑细胞,导致脑部发炎,影响大脑功能。
大脑中负责记忆、认知、情绪的区域一旦被攻击,就会出现各种功能异常。其中,掌管记忆的海马体对这种攻击特别敏感,所以记性变差往往是最早出现的症状。这种疾病不是由细菌或病毒直接感染引起的,而是免疫系统的“内乱”导致的脑部损伤。
二、除了记性差,这些信号也是“敲门声”
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表现不止记性差,随着病情发展,还会出现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这些都是疾病在“敲门”的信号:
1.精神行为异常:情绪“过山车”
患者可能突然变得情绪不稳定,前一秒还好好的,下一秒就暴躁易怒、大哭大闹;或者出现幻觉、妄想,比如看到不存在的东西、坚信一些离谱的事情(如怀疑别人害自己);有的还会变得淡漠、不爱说话、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和以前的性格判若两人。这些精神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心理问题”,耽误诊断。
2.癫痫发作:大脑“放电异常”
部分患者会出现癫痫发作,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或者局部肢体(如手、脸)不自主抽动。这是因为脑部炎症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就像电路短路引发的“电火花”,是大脑功能紊乱的明显信号。
3.意识障碍:从嗜睡到昏迷
病情加重时,患者会出现意识模糊、嗜睡,白天也昏昏沉沉睡不醒;严重时会陷入昏迷,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这说明脑部炎症范围扩大,影响了大脑的意识中枢,需要紧急处理。
4.语言和运动异常:表达和活动“变困难”
说话变得含糊不清、词不达意,别人听不懂;或者无法理解别人说的话,出现语言障碍;运动方面可能出现肢体无力、走路不稳、动作笨拙,甚至无法站立或握物。这些都是大脑相应功能区受损的表现。
如果突然记性变差,同时伴有上述一种或多种症状,要高度警惕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可能,别当成普通的“记性不好”或“精神问题”。
三、为啥会得自身免疫性脑炎?这些因素可能“引错路”
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具体病因目前还不完全明确,但这些因素可能让免疫系统“认错人”,引发“内乱”:
1.感染“诱发”免疫紊乱
某些病毒、细菌感染后,病原体的结构可能和脑神经元表面的蛋白质“长得很像”。免疫系统在攻击病原体时,可能会把神经元蛋白质当成“相似的敌人”一起攻击,就像“误打误撞”伤了自己人。这种情况在感染后一段时间可能出现,让免疫系统留下“错误记忆”。
2.肿瘤“关联”免疫异常
部分自身免疫性脑炎与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有关,尤其是卵巢畸胎瘤、肺癌等。肿瘤细胞可能产生一些与脑神经元相似的蛋白质,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这些抗体不仅攻击肿瘤细胞,还会“顺带”攻击脑组织,导致脑炎。这种由肿瘤引发的脑炎,在切除肿瘤后症状可能会缓解。
3.免疫功能“失衡”
免疫系统本身的调节功能出现异常,也可能导致自身抗体产生。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长期睡眠不足等因素,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平衡状态,增加免疫紊乱的风险,让身体更容易出现“自攻”现象。
这些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可能让免疫系统“迷失方向”,错误攻击脑组织,引发自身免疫性脑炎。
四、不及时治疗,可能留下“长期麻烦”
自身免疫性脑炎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脑部炎症会持续损伤神经元,可能留下长期的神经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
1.认知功能“难以恢复”
记忆、思维、计算等认知能力如果长期受损,即使炎症控制后,也可能无法完全恢复,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工作、学习,甚至日常生活需要他人照顾。早期干预能减少神经元损伤,保留更多认知功能。
2.精神症状“反复出现”
持续的脑部炎症会让精神行为异常变得顽固,即使病情好转,也可能留下焦虑、抑郁、性格改变等问题,需要长期的心理和药物干预。
3.癫痫“迁延不愈”
脑部神经元受损后,异常放电可能形成“病灶”,导致癫痫反复发作,需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控制,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持续负担。
自身免疫性脑炎虽然来势汹汹,但早期诊断并及时用免疫治疗(如激素、免疫球蛋白),大部分患者的病情能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后遗症。所以,识别“敲门信号”,尽早就诊至关重要。
五、出现信号该咋办?及时检查是关键
如果突然出现记性变差,伴有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等症状,要尽快到神经内科就诊,通过这些检查明确诊断:
1.腰椎穿刺:查脑脊液“找证据”
腰椎穿刺是诊断自身免疫性脑炎的重要检查,通过抽取少量脑脊液(包围在大脑和脊髓周围的液体),检测其中是否存在针对神经元的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就像“犯罪证据”,能帮助医生确认免疫系统是否在攻击脑组织。
2.头颅影像学检查:看脑部“有没有异常”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能清晰显示脑部结构,观察是否有海马体、颞叶等记忆相关区域的炎症改变。虽然不是所有患者都有明显的影像学异常,但MRI能帮助排除其他脑部疾病(如脑肿瘤、脑梗死)。
3.脑电图:监测大脑“电活动”
脑电图通过记录大脑的电活动,能发现是否存在异常放电(如癫痫波),判断脑部功能是否紊乱。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脑电图可能出现弥漫性或局灶性的异常波形,为诊断提供参考。
4.其他检查:排查“诱发因素”
医生还会做血液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腹部超声等检查,排查是否有感染、肿瘤等诱发因素,明确病因后能更针对性地治疗。
这些检查能帮助医生“锁定”自身免疫性脑炎,避免误诊为其他疾病(如老年痴呆、精神分裂症)。
六、确诊后咋治疗?“平息免疫内乱”是核心
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治疗核心是“平息免疫系统的内乱”,阻止抗体对脑组织的攻击,同时保护神经元、控制症状:
1.免疫治疗:“关掉错误攻击”
l 激素治疗:通过静脉输注糖皮质激素,快速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系统,减少自身抗体产生,减轻脑部炎症;
l 免疫球蛋白:静脉输注正常人的免疫球蛋白,中和体内的异常抗体,调节免疫平衡;
l 免疫抑制剂:对激素和免疫球蛋白效果不好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长期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
这些治疗能从源头阻止免疫系统对脑组织的攻击,是控制病情的关键。
2.对症治疗:“缓解症状”
l 抗癫痫药物:控制癫痫发作,减少神经元进一步损伤;
l 精神症状药物:对情绪异常、幻觉妄想等症状,使用相应的药物缓解,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l 支持治疗:保证营养供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通过康复训练帮助恢复认知和运动功能。
对症治疗能让患者在免疫治疗起效前减轻痛苦,为康复创造条件。
3.处理诱因:“釜底抽薪”
如果发现肿瘤,需要及时切除或进行抗肿瘤治疗,去除诱发免疫异常的源头;如果与感染有关,要积极治疗感染,减少对免疫系统的刺激。
七、日常如何预防?关注免疫“平衡”
自身免疫性脑炎无法完全预防,但保持免疫系统平衡能降低发病风险:
1.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
长期劳累、精神压力过大会打破免疫平衡,让免疫系统容易“出错”。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学会调节情绪,避免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2.及时治疗感染
感染可能诱发免疫紊乱,感冒、肺炎等感染要及时治疗,避免感染迁延不愈,给免疫系统“引错路”的机会。
3.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能早期发现潜在的肿瘤或免疫异常,尤其是发现卵巢、肺部等部位的肿瘤时,要警惕可能关联的自身免疫问题。
突然记性变差可能不只是“健忘”,而是自身免疫性脑炎在“敲门”。这种疾病由免疫系统攻击脑组织引发,除了记性差,还可能出现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等信号。不及时治疗可能留下认知障碍、癫痫等长期问题,而早期诊断和免疫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
出现相关信号时,及时到神经内科做腰椎穿刺、头颅MRI等检查明确诊断,通过免疫治疗、对症治疗和处理诱因控制病情。日常关注免疫平衡,避免过度劳累和感染,能降低发病风险。记住,突然的记性变差别轻视,它可能是身体在提醒你:该给神经系统做个“检查”了。
(韦莉婷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