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半夜突然手脚发麻?可能是脑梗在敲门

2025-07-11 08:1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半夜,万籁俱寂,你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手脚像被无数细针同时扎刺,又像被冰水浸泡,麻木得几乎失去知觉。你甩甩手、跺跺脚,症状却迟迟不缓解,甚至半边身子开始发沉。此刻,千万别以为只是“压到了”,因为这很可能是 脑梗在深夜拉响的警报。

一、为什么脑梗偏爱在半夜“敲门”?

    凌晨2点到4点,是脑梗发病的高峰时段。此时人体血压处于“波谷”,血流速度最慢,血液黏稠度却因夜间不显性失水而升高,如同河道流速减缓、泥沙更易沉积。若本身存在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的血管就可能在睡梦中被血栓彻底堵死,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而手脚发麻,正是大脑感觉中枢“断供”后发出的求救信号。

二、脑梗的麻木和“压麻了”有本质区别


三、大脑如何“指挥”手脚麻木?

    大脑如同精密的中控台,通过神经纤维向身体发送指令。当血栓堵住供应感觉中枢的血管(如大脑中动脉),对应区域的脑细胞会因缺氧而“罢工”。例如,右侧脑梗会导致左侧肢体麻木,因为右脑负责左半身的感觉传导。若血栓较小,可能仅影响管理手脚感觉的“丘脑”区域,表现为单纯麻木;若血栓扩大,则可能波及运动中枢,出现“麻+瘫”的严重后果。

四、深夜出现这些症状,立即拨打120

    脑梗的黄金救治时间是发病后4.5小时内,每延迟1分钟,就有190万脑细胞死亡。以下症状出现1个,就要立即就医:

•  单侧手脚麻木扩散:从指尖蔓延到整个手臂或腿部,像戴了“麻木手套/袜套”。

•  面部麻木伴口眼歪斜:照镜子时发现一侧嘴角下垂,鼓腮漏气。

•  言语含糊或理解障碍:想说“水杯”却说成“水缸”,或听不懂家人说话。

•  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突然看不到左侧的物体,或出现“双影”。

•  平衡失调:下床时身体向一侧倾倒,如同“喝醉酒”。

五、为什么你会成为脑梗的“目标”?

    脑梗并非老年人的“专利”,30-40岁的患者逐年增多。以下人群深夜麻木时尤其危险:

•  “三高”未控制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会加速血管内皮损伤,形成易脱落斑块。

•  房颤患者:心脏血栓可能随血流冲入脑动脉,引发“脑栓塞”。

•  长期熬夜者:睡眠不足会导致血管内皮炎症反应,增加血栓风险。

•  肥胖且久坐者:脂肪组织分泌的炎症因子会促进血液高凝状态。

六、深夜急救:做对这3步,可能挽救一条生命

1.  立即拨打120:不要自行驾车,救护车可提前联系医院开通“卒中绿色通道”。

2.  记录发病时间:准确告知医生麻木开始的时间,决定是否适合溶栓治疗。

3.  保持平卧头偏位:避免呕吐物窒息,切勿服用阿司匹林(需先排除脑出血)。

七、预防:从今夜开始改变

•  睡前2小时喝200ml温水:降低血液黏稠度,避免夜间脱水。

•  设置“肢体麻木自检”闹钟:凌晨3点轻捏双手、双脚,确认感觉是否对称。

•  高危人群定期做TCD检查: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脑血流速度,提前发现狭窄血管。

    记住,脑梗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突然发现的。今夜,当你再次因手脚麻木惊醒时,请把这篇文章当作“急救指南”——因为此刻的每一个正确决定,都可能让明天的太阳照常升起。

八、应对:急救措施与日常管理

•  记录症状发生时间:准确记录下症状首次出现的时间,这对于后续的治疗至关重要。

•  紧急呼叫医疗服务:一旦出现脑梗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获得专业医疗帮助。

•  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脑梗后,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促进功能恢复。

•  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这些都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

•  定期复查:即使症状缓解,也应定期复查,监测脑血管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请记住,预防和应对脑梗,需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及时的医疗干预,是守护我们脑健康的关键。

(武俊波 中牟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