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都曾经历过手脚发麻的情况。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比如久坐、久睡后,偶尔出现手脚发麻似乎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活动一下便会很快缓解。然而,当手脚突然发麻频繁发生,且并非由明显姿势问题引起时,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很可能是脑血管向我们发出的 “求救信号”。了解背后的原因、潜在风险以及应对措施,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人体的神经系统就像一张复杂而精密的 “通信网络”,脑血管则是为这个网络提供 “能源” 的重要通道。大脑通过脊髓和遍布全身的神经纤维,将指令传递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接收来自身体各处的感觉信息。当脑血管出现问题时,就会干扰这一正常的信息传递过程,导致手脚发麻等异常症状。
脑血管病变为何会引发手脚发麻呢?这要从脑血管的生理功能说起。正常情况下,脑血管负责为脑组织输送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维持大脑正常运转。一旦脑血管出现狭窄、堵塞或破裂等问题,相应区域的脑组织就会因供血不足或受到压迫而受损。例如,当供应大脑感觉中枢的血管发生病变时,感觉中枢无法正常接收和处理来自手脚的感觉信号,就会出现手脚发麻的症状。这种发麻可能是局部的,如手指、脚趾发麻,也可能是单侧肢体甚至双侧肢体同时出现麻木感。
常见的与手脚发麻相关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有脑梗死和脑出血。脑梗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中风”,是由于脑血管内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在脑梗死发作前,可能会出现一些先兆症状,手脚突然发麻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发麻通常较为突然,且可能伴有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脑出血则是因为脑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压迫周围脑组织。除了手脚发麻,患者还可能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脑出血发病急、病情凶险,一旦发生,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救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值得注意的是,手脚突然发麻并不一定都是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但脑血管疾病引发的手脚发麻往往具有一些特征。一般来说,由脑血管问题导致的手脚发麻,麻木感通常较为持续,不会在短时间内自行缓解;麻木的范围相对固定,可能局限于某一侧肢体,也可能按照神经支配区域分布;同时,还可能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而因姿势不当引起的手脚发麻,在改变姿势、活动肢体后,麻木感会迅速减轻或消失。
除了脑血管疾病,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也可能导致手脚发麻,如颈椎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等原因,压迫颈部神经根,从而引起上肢发麻,严重时也可能影响下肢。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出现手脚对称性麻木、刺痛等感觉异常。这些疾病引起的手脚发麻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发麻在症状表现和发病机制上存在差异,需要专业医生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相关辅助检查来进行鉴别诊断。
当我们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手脚突然发麻的情况时,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不要惊慌,但也不能忽视。如果麻木感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头晕、头痛、肢体无力、言语不利等,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在医院,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可能还会安排头颅 CT、磁共振成像(MRI)、脑血管造影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预防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手脚发麻,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上,要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和血压。同时,要戒烟限酒,避免熬夜,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要严格控制病情,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手脚突然发麻看似不起眼,实则可能隐藏着重大的健康隐患。它就像是脑血管发出的 “求救信号”,提醒我们关注自身健康。了解手脚发麻背后的原因,学会正确辨别和应对,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才能更好地守护我们的脑血管健康,远离疾病的威胁。健康无小事,让我们从关注每一个身体发出的细微信号开始,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史克联 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侯集镇卫生院 全科医学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