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甜蜜的 “负担”:准妈妈不得不防的妊娠期糖尿病

2025-03-26 16:1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怀孕本是一段充满期待与幸福的旅程,然而,有一种 “甜蜜的负担” 却悄然潜伏在许多准妈妈身边 —— 妊娠期糖尿病。它如同隐藏在孕期生活中的一颗 “定时炸弹”,看似温柔甜蜜,却可能给准妈妈和胎儿带来不小的健康风险。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了解妊娠期糖尿病,学会科学应对,守护孕期健康。

一、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英文简称 GDM,是指在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在妊娠期才出现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 。怀孕后,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显著变化,胎盘会分泌如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激素等多种激素,这些激素会使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也就是出现胰岛素抵抗。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身体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但如果孕妇的胰岛 β 细胞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代偿这种胰岛素抵抗,就会导致血糖升高,进而引发妊娠期糖尿病。

据统计,近年来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我国,发病率约为 15% - 20%。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发病率有所差异,但整体形势不容小觑。年龄较大(35 岁以上)、肥

胖(孕前 MI≥24kg/m²)、有糖尿病家族史、孕期体重增长过快、曾经分娩过巨大儿(胎儿出生体重≥4000g)等因素,都可能增加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

二、妊娠期糖尿病的症状
妊娠期糖尿病的症状往往比较隐匿,很多准妈妈甚至没有明显的不适,这也是它容易被忽视的原因之一。不过,仔细观察还是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最常见的症状是 “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但体重却不增反降,不过这种典型症状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并不多见。

部分准妈妈可能会感到容易疲劳,即使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有的还会出现外阴瘙痒的情况,这是因为血糖升高后,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为细菌和真菌的滋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引发霉菌性阴道炎,从而导致外阴瘙痒。此外,反复出现的泌尿系统感染,如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也可能与妊娠期糖尿病有关。

三、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的危害不容小觑。对于准妈妈来说,孕期患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孕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风险,是正常孕妇的 2 - 4 倍,严重时甚至可能发展为子痫前期,危及生命。同时,由于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孕妇容易发生感染,如泌尿系统感染、生殖道感染等,感染还可能进一步诱发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

在分娩过程中,由于胎儿过大,会增加难产、剖宫产的几率,产后出血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而且,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日后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升高,大约有 30% 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产后 5 - 10 年内会发展为 2 型糖尿病。

对于胎儿而言,在孕期,高血糖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刺激胎儿胰岛 β 细胞增生,分泌大量胰岛素,促进蛋白质和脂肪合成,导致胎儿过度生长,形成巨大儿。巨大儿在分娩时容易出现肩难产,造成胎儿臂丛神经损伤、锁骨骨折等产伤,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胎儿窒息、死亡。

此外,妊娠期糖尿病还可能引起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畸形、早产等问题。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中,出生后脱离母体高血糖供应,而自身胰岛素分泌仍处于较高水平,容易发生低血糖,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对胎儿的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四、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
目前,我国普遍采用 75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来诊断妊娠期糖尿病。一般在怀孕 24 - 28 周进行检查,具体方法是:在检查前禁食 8 - 12 小时,先抽取空腹血检测血糖,然后将 75g 葡萄糖溶于 300ml 水中,5 分钟内喝完,分别在服糖后 1 小时、2 小时抽取静脉血检测血糖。

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5.1mmol/L,服糖后 1 小时血糖≥10.0mmol/L,服糖后 2 小时血糖≥8.5mmol/L,只要其中任何一项达到或超过标准,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如果准妈妈在孕期出现了上述可疑症状,或者存在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医生可能会提前进行 OGTT 检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五、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与管理
一旦确诊妊娠期糖尿病,准妈妈们不必过于惊慌,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和管理,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保障母婴健康。

饮食控制是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基础。准妈妈需要遵循均衡饮食的原则,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既要保证胎儿的生长发育所需,又不能使血糖过高。一般来说,每天的饮食应包括适量的主食(以粗粮为主,如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奶制品等)、新鲜蔬菜和适量的水果(选择升糖指数较低的水果,如苹果、蓝莓、柚子等)。要少食多餐,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同时减少高糖、高脂肪、高油食物的摄入,如糖果、油炸食品、糕点等。

运动疗法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准妈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孕期的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每天坚持 30 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但运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运动过程中如果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就医。

如果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血糖仍不能达标,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胰岛素是大分子蛋白质,不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是妊娠期控制血糖的安全有效药物。准妈妈需要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胰岛素注射方案进行治疗,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用量。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血糖监测也至关重要。准妈妈需要每天监测空腹血糖、餐后 1 小时血糖和餐后 2 小时血糖,记录血糖数据,定期复诊,以便医生及时了解血糖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还要定期进行产检,密切关注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六、产后的注意事项
即使孕期血糖控制良好,产后也不能掉以轻心。产后 6 - 12 周,所有患过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都应进行 OGTT 检查,重新评估糖代谢情况。产后短期内,部分女性的血糖会恢复正常,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后不会再患糖尿病。因此,产后仍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预防 2 型糖尿病的发  生。

妊娠期糖尿病虽然是孕期的一个 “甜蜜负担”,但只要准妈妈们提高认识,积极预防,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科学管理,就能有效控制血糖,将它的危害降到最低,顺利度过孕期,迎接健康可爱的宝宝。在这段特殊的旅程中,愿每一位准妈妈都能远离疾病困扰,收获满满的幸福与健康。

(赵崇阳 新乡市中心医院 产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