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智齿反复发炎?口腔颌面外科医生教你科学应对

2025-08-04 17:0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智齿,即口腔内最后一颗磨牙(第三恒磨牙),通常在17-26岁左右萌出。由于萌出时间较晚,且颌骨空间往往不足,智齿成为口腔中最容易“出问题”的牙齿,反复发炎更是常见困扰。不少人被智齿冠周炎折磨得寝食难安,却对是否拔除、何时处理心存犹豫。作为口腔颌面外科医生,有必要从专业角度解析智齿发炎的原因,以及科学应对的方法。

一、智齿为何容易反复发炎?

智齿反复发炎在医学上称为“智齿冠周炎”,其根源在于智齿萌出异常和口腔卫生难以维持的双重因素:

1. 萌出空间不足,形成“盲袋”

人类进化过程中,颌骨逐渐缩短,但牙齿数量并未相应减少,导致最后萌出的智齿常因空间不足而“生长错位”。常见的异常包括:

阻生:智齿部分或完全埋在牙龈下,无法正常萌出;

倾斜:向邻牙倾斜生长,与牙龈之间形成夹角;

    萌出不全:仅露出部分牙冠,上方覆盖牙龈组织。

这些异常会使智齿与牙龈之间形成一个深浅不一的缝隙,医学上称为“盲袋”。盲袋内极易积存食物残渣、细菌,且日常刷牙、漱口难以清洁,为炎症埋下隐患。

2. 细菌滋生与免疫力下降的“恶性循环”

盲袋内的食物残渣被细菌分解后,会产生毒素刺激牙龈,引发局部红肿、疼痛。当人体免疫力下降(如熬夜、疲劳、感冒时),细菌会大量繁殖,导致炎症急性发作:牙龈肿胀化脓、张口困难,严重时还会引起面部肿胀、发热,甚至扩散至咽喉、颈部,引发更严重的感染。

二、智齿发炎时,该如何紧急处理?

智齿急性发炎时,首要目标是控制炎症、缓解症状,避免感染扩散。具体措施包括:

1. 局部清洁与用药

温和冲洗:用温盐水(一杯温水加半勺食盐)或医生开具的含氯己定的漱口液轻轻漱口,每日3-4次,有助于清除盲袋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

    局部上药:就医后,医生会用生理盐水和双氧水冲洗盲袋,清除脓液和污物,然后局部涂抹碘甘油等药物,促进炎症消退。

2. 全身抗炎治疗

   口服抗生素:炎症较重时(如面部肿胀、疼痛明显),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生素(如甲硝唑联合阿莫西林),抑制细菌感染;

    止痛与消肿:若疼痛剧烈,可短期服用非甾体类止痛药(如布洛芬),但需注意避免空腹服用,且不可长期依赖。

3.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过硬食物,减少对牙龈的刺激;

保证充足休息,避免熬夜,增强免疫力;

暂时减少剧烈运动,防止炎症扩散。

注意:急性炎症期严禁拔牙!此时拔牙可能导致感染扩散,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需待炎症完全消退后再评估是否拔除。

三、哪些智齿需要拔除?并非所有智齿都“必须拔”

很多人认为“智齿都该拔”,其实不然。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判断是否拔除智齿,主要依据其是否引起病变或存在潜在风险:

1. 建议拔除的智齿

反复发炎的智齿:只要发生过一次冠周炎,就说明存在盲袋或萌出异常,未来极可能再次发炎,建议炎症消退后拔除;

阻生或倾斜生长的智齿:这类智齿会压迫邻牙,导致邻牙龋坏、牙根吸收或牙周组织破坏,甚至引发牙列拥挤;

无对颌牙的智齿:智齿萌出后若对面没有相应的牙齿咬合,会逐渐伸长,导致咬合紊乱,还可能咬伤牙龈;

引起其他病变的智齿:如导致颌骨囊肿、肿瘤,或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关的智齿,需尽早拔除。

2. 可暂时保留的智齿

完全萌出、位置正常:智齿生长方向正常,能正常咀嚼,且与邻牙间无缝隙,易于清洁;

功能重要的智齿:少数情况下,智齿可作为修复缺失牙的“基牙”(如前面的磨牙因龋坏缺失,智齿可通过正畸牵引或修复利用);

生长稳定、无病变的智齿:对于完全埋伏在颌骨内、与邻牙无接触、无任何症状,且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不会引起病变的智齿,可定期观察,暂不拔除。

四、智齿拔除:安全吗?需要注意什么?

不少人对拔牙心存恐惧,尤其是智齿拔除,担心“伤神经”“脸肿”。事实上,随着口腔颌面外科技术的发展,智齿拔除已十分成熟,只要做好术前评估和术后护理,风险可控。

1. 术前准备

影像学检查:通过口腔CT或全景片,明确智齿位置、牙根形态、与下颌神经管或上颌窦的关系,避免术中损伤;

全身状况评估:告知医生自身健康情况(如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是否在服用抗凝药物等),女性需避开月经期;

心理准备:了解拔牙过程,避免过度紧张,必要时可与医生沟通选择局部麻醉或镇静麻醉。

2. 术后护理要点

止血:拔牙后咬紧纱布卷30-60分钟,24小时内不要漱口、吐口水,避免吸吮动作(如用吸管喝饮料),以防血凝块脱落引起出血;

消肿止痛:术后1-2天内面部轻微肿胀、疼痛属正常现象,可冷敷(术后48小时内)或热敷(48小时后)缓解,必要时服用止痛药;

饮食与口腔卫生:术后2小时可进食温凉、软质食物(如粥、面条),避免用拔牙侧咀嚼;24小时后可轻轻刷牙,但需避开拔牙创口;

避免剧烈活动:术后1-2天内休息为主,避免剧烈运动、熬夜,以防创口愈合不良;

警惕异常情况:若术后出血不止、剧烈疼痛、发热,或创口出现异味,需及时就医,排除感染或干槽症(创口血凝块脱落,骨面暴露引发的剧烈疼痛)。

五、智齿问题,拖延可能更麻烦

很多人因害怕拔牙,在智齿发炎缓解后选择“忍一忍”,殊不知拖延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反复发炎可能导致牙龈组织纤维化,形成慢性炎症,增加拔牙难度;

 

阻生智齿压迫邻牙,可能导致邻牙龋坏、牙根吸收,最终不得不“连坐”拔除;

严重感染可能扩散至颌骨、颈部,甚至引发全身感染,危及健康。

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建议:智齿问题宜早评估、早处理。尤其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此时智齿牙根尚未完全形成,拔除难度较低,术后恢复更快。

智齿虽小,却可能成为口腔健康的“定时炸弹”。面对反复发炎的智齿,不必过度恐惧,也不能掉以轻心。及时就医,让口腔颌面外科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科学方案——该拔的果断拔,该留的规范护,才能彻底摆脱智齿困扰,守护口腔健康。

(顾花蕊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