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细菌性痢疾的高发季节,由于气温高、湿度大,细菌容易繁殖和传播,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细菌性痢疾是一种由志贺氏菌等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常见症状包括腹泻、腹部绞痛、便血以及发热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肠穿孔、败血症等并发症。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一、保持个人卫生
个人卫生是预防细菌性痢疾的第一道防线。在夏季,由于出汗多、接触细菌的机会增加,我们更应注重手部的清洁。做饭前、接触肉类和蛋类后、上厕所后以及处理完垃圾后,都应及时用流动的清水和洗手液或肥皂彻底清洗双手。避免留过长的指甲,因为指甲缝容易藏匿细菌,同时不要直接戴着戒指或手表洗手,以免这些物品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
二、注意饮食卫生
饮食卫生是预防细菌性痢疾的关键。夏季应尽量避免食用剩饭剩菜,因为剩饭菜在营养价值上大打折扣,且细菌容易在其中繁殖。如果加热不够彻底,就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因此,饭菜应尽量现做现吃,确保新鲜和卫生。
在选择食材时,应认真洗净蔬菜和水果,避免食用未经处理的水和食物。饮用水最好通过煮沸或过滤杀菌来消除细菌。肉类和海鲜等食物应彻底烹煮,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此外,不要用鼻子和眼睛来判断食物是否变质,因为食物是否受到细菌的污染仅凭颜色和气味是很难判断的。一旦对食物的安全性有疑虑,应果断丢弃,以免因小失大。
三、餐具消毒
餐具的消毒也是预防细菌性痢疾的重要环节。宝宝的奶瓶、碗、勺等餐具应先用专用洗涤剂仔细清洗,然后用流水将泡沫完全冲净。接着,可以采用煮沸或使用专用的消毒锅、微波炉等方法进行消毒。消毒后,餐具应仔细擦干,因为残留的水分可能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
四、避免接触感染源
细菌性痢疾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因此应避免接触肠道感染患者的物品或食品,不与肠道感染者分享食具或杯子。在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应及时洗手,以减少细菌传播的风险。此外,家庭和托儿所等场所应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降低细菌滋生的可能性。
五、保持环境清洁
环境的清洁对于预防细菌性痢疾同样重要。厨房、卫生间等常用区域应经常清洁,避免细菌滋生。垃圾应及时处理,不随便乱扔,以免成为细菌传播的源头。同时,要定期清理厕所等公共场所,保持卫生。
六、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细菌性痢疾的症状,如腹泻、腹部绞痛、便血以及发热等,应及时就医。医生可以进行相关的检测和诊断,并开具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在感染期间,患者应避免接触他人,以免传播疾病。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
七、增强免疫力
除了上述预防措施外,增强免疫力也是预防细菌性痢疾的重要手段。夏季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同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抵抗力。在饮食上,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总之,夏季预防细菌性痢疾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保持个人卫生、注意饮食卫生、餐具消毒、避免接触感染源、保持环境清洁、及时就医以及增强免疫力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细菌性痢疾的发生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夏天!
(刘伟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东院区感染性疾病科一病区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