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颈椎 “僵成石板”?中医小妙招帮它悄悄 “松绑”

2023-10-11 12:1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脖子硬得能当扳手?先看看是谁在“搞事情”
早上起来想转头看看闹钟,脖子却像生了锈的合页,“咔哒”一声卡得死死的——这场景是不是有点眼熟?别慌,你的颈椎没在闹脾气,它只是在用这种方式喊“救命”。

从中医角度看,颈椎这地方娇贵得很,既怕“堵”又怕“虚”。咱们整天低头刷手机、窝在沙发里追剧,颈椎就像被人摁着脑袋罚站,气血流通到这儿就打了个结。时间一长,肌肉紧张得像拉满的弓弦,经络堵得跟早高峰的环路似的,不僵硬才怪。

更麻烦的是,颈椎周围全是“要命”的穴位和神经。风池穴一堵,脑袋就昏昏沉沉;肩井穴不畅,胳膊都抬不起来。这就好比交通枢纽出了故障,整个上半身都得跟着“堵车”。

二、老祖宗传下来的“松绑”秘籍,简单到让你想拍大腿
(一)手指当“按摩师”,三分钟按走僵硬感
别迷信什么天价按摩仪,你自己的手指头就是最好的工具。中医讲究“以指代针”,找准这几个穴位按一按,比瞎揉半天管用多了。

按揉风池穴时,把双手拇指贴在颈后凹陷处,剩下四指自然放在头上,像按计算器似的轻轻打圈。力度别太狠,感觉有点酸胀就行,每次按1分钟,两边都要照顾到。这地方通了,脑袋立马清爽不少。

还有个“落枕穴”藏在手背上,就在食指和中指骨头中间的凹陷处。脖子转不动的时候,用另一只手的拇指使劲按,边按边慢慢活动脖子,几分钟就能缓解。古人发现这穴位的时候,估计也为这立竿见影的效果惊掉过下巴。

(二)毛巾热敷有讲究,温度不对白费劲
要说最方便的缓解方法,热敷绝对能排上号。但你知道吗?热敷的温度和时长都有讲究,不是随便拿个热毛巾糊在脖子上就行。

中医认为“温则通,寒则凝”,热敷能让紧绷的肌肉放松下来,但温度太高容易烫伤皮肤,太低又起不到作用。最舒服的温度是40℃左右,大概就是刚出锅的馒头晾了两分钟的感觉。

用毛巾热敷的时候,最好把脖子后面的“大椎穴”盖住。这个穴位是阳气汇聚的地方,每天热敷15分钟,既能缓解僵硬,又能驱散脖子里的寒气。要是嫌老换热水麻烦,用个装着粗盐的布袋子微波炉加热一下,热敷效果更好,还能反复用。

三、吃对食物养颈椎,厨房里藏着“护颈神器”
(一)脖子僵硬别总吃药,试试这碗“通络粥”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有些常见的食材其实就是缓解颈椎问题的好帮手。比如葛根这东西,简直是为颈椎而生的。《本草纲目》里说它能“解肌发表”,简单说就是能让紧张的肌肉放松下来。

用葛根30克煮水,然后把水倒出来煮大米粥,每天早上喝一碗,坚持一段时间,脖子僵硬的情况会改善不少。嫌味道单调的话,还可以加点红枣和枸杞,既好喝又养脖子,一举两得。

(二)餐桌上的“钙铁锌”,比保健品靠谱多了
颈椎的骨头和椎间盘需要营养,光靠按摩热敷还不够,得从吃的上下功夫。中医认为“肾主骨”,多吃些补肾的食物,对颈椎有好处。

黑芝麻、核桃这些坚果就不错,每天抓一把当零食吃,既能补肾又能补钙。还有黑豆,用它打豆浆或者煮粥,坚持喝能让骨头更结实。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食材,它们可比那些花里胡哨的保健品实在多了。

另外,颈椎周围的肌肉也需要蛋白质来养护。瘦肉、鸡蛋、牛奶这些东西不能少,就像给肌肉“搭脚手架”,让它们更有力量支撑颈椎。

四、小动作里藏大玄机,见缝插针护颈椎
(一)坐着就能做的“颈椎操”,比广场舞简单
别以为护颈椎就得去健身房,平时坐着的时候就能见缝插针地锻炼。比如“写米字”这个动作,很多人都听说过,但真正做对的没几个。

正确的做法是:下巴微微收回,想象自己用鼻子在面前的空气中写“米”字,动作要慢,幅度以不疼为限。这个动作能让颈椎各个方向都活动到,就像给生锈的零件上润滑油,每天做几组,脖子会舒服很多。

还有个更简单的,就是“扩胸后仰头”。坐着的时候,双手交叉放在脑后,慢慢向后仰头的同时,双手往前推脑袋,形成一个对抗的力量。这个动作能拉伸脖子前面的肌肉,缓解低头带来的紧张感,每次保持5秒钟,重复10次就行。

(二)睡觉姿势不对,再贵的枕头也白搭
说到护颈椎,枕头的重要性不用多说,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实睡姿比枕头更关键。中医讲究“卧如弓”,睡觉的时候最好侧卧,双腿稍微弯曲,这样颈椎能保持自然的弧度。

要是习惯平躺,枕头别太高,大概一拳的高度刚好,能让脖子后面贴在枕头上,不悬空。有些人喜欢趴着睡,这可千万别再做了,相当于把颈椎拧成了麻花,不僵硬才怪。

五、避开这些“隐形杀手”,颈椎才能真轻松
(一)空调吹出来的“颈椎病”,夏天尤其要注意
夏天天气热,很多人喜欢把空调对着脖子吹,感觉是凉快了,其实是给颈椎埋下了隐患。中医说“风寒湿邪,痹阻经络”,冷风一吹,脖子里的气血就容易凝固,时间长了肯定出问题。

想吹空调又怕伤颈椎,其实很简单。可以在脖子上搭个薄围巾,或者把空调风向调高点,别直接对着人吹。出汗之后也别急着吹冷风,等汗落了再说,不然寒气容易钻进骨头缝里。

(二)手机不离手?试试“举头望明月”
现在的人不管走路、吃饭、坐车,手机都不离手,脖子长时间往前伸,就像挂了个大秤砣,不出问题才怪。中医有个说法叫“久视伤血”,长时间低头不光伤脖子,还会让气血运行不畅。

想改这个毛病,可以试试“20-20-20”法则:每看20分钟手机,就抬头看20英尺(大概6米)外的东西,保持20秒。这个方法虽然简单,但能让颈椎及时放松,比等疼了再治强多了。

六、颈椎问题,防比治更重要
很多人都是脖子疼得受不了才想起去看医生,其实这时候已经有点晚了。中医讲究“治未病”,就是在问题还没出现的时候就开始预防。

养护颈椎就像养花草,不能等它蔫了才浇水,得平时多上心。每天花几分钟做些简单的动作,注意坐姿和睡姿,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坚持下来就能让颈椎一直保持灵活。

要是脖子已经僵硬得厉害,自己调理了几天也没好转,别硬扛着,赶紧找专业的中医看看。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用推拿、针灸、拔罐等方法帮你缓解,必要的时候还会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但记住,再好的医生也代替不了自己平时的养护,毕竟颈椎是自己的,得靠自己好好疼惜。

脖子舒服了,看东西都觉得清楚些,转头的时候也不用小心翼翼。别让僵硬的颈椎影响了生活的乐趣,从现在开始,试试这些中医小妙招,让你的颈椎慢慢“松绑”,重新灵活起来。

(王莉莎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骨病一科)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