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医妙招:为你的颈椎来一场“古法疗愈”之旅

2025-08-08 20:4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你是否经常感到颈部僵硬、酸痛,甚至偶尔出现手臂麻木、头晕目眩?这些症状可能是颈椎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长时间低头刷手机、伏案工作、缺乏运动……这些不良习惯正悄悄侵蚀着我们的颈椎健康。别担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中医的“古法疗愈”之旅,用传承千年的智慧,为你的颈椎带来一场温柔而有效的呵护。

一、颈椎问题的“现代病”根源

颈椎,作为连接头部与躯干的“桥梁”,不仅支撑着头部重量,还保护着脊髓和神经根,是人体极为重要的部位。然而,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颈椎问题日益年轻化,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病”。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尤其是低头看手机或电脑,会使颈椎前屈,增加颈椎间盘压力,加速颈椎退行性变,引发颈椎病。

二、中医视角下的颈椎健康

中医认为,颈椎问题多与气血不畅、经络阻滞有关。《黄帝内经》有云:“不通则痛,通则不痛。”颈椎疼痛、僵硬,往往是气血运行受阻,经络不通所致。因此,中医治疗颈椎问题,重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筋健骨。

三、古法疗愈:中医妙招大公开

1. 穴位按摩:自我疗愈的第一步

中医穴位按摩是缓解颈椎不适的简便有效方法。以下几个穴位,每天按摩几分钟,就能让你的颈椎轻松不少:

(1)风池穴:位于后颈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用双手拇指轻轻按压,每次5—10分钟,可缓解颈部肌肉紧张,改善头部血液循环。

(2)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用手指按压或揉捏,有助于缓解肩颈疼痛,促进气血流通。

(3)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低头时颈部最突出的骨头下方。轻按此穴,可增强颈部免疫力,预防感冒,同时缓解颈椎疲劳。

2. 艾灸疗法:温通经络,散寒止痛

艾灸是中医外治法之一,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温热刺激特定穴位,达到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效果。对于颈椎受寒引起的疼痛、僵硬,艾灸有奇效。

(1)选择穴位:除了上述提到的风池、大椎穴外,还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颈夹脊穴(位于颈椎两侧,脊柱旁开0.5寸处)。

(2)操作方法:将艾条点燃,对准穴位,保持适当距离(以不烫伤皮肤为宜),每次艾灸15—20分钟,每周2—3次。注意艾灸后保暖,避免受凉。

3. 拔罐疗法:疏通经络,排毒祛湿

(1)拔罐通过在皮肤上形成负压,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排毒祛湿的目的。对于颈椎疼痛、僵硬,尤其是伴有湿气重的情况,拔罐效果显著。

(2)操作方法:选择大小合适的火罐或气罐,在颈椎两侧及背部膀胱经上拔罐,留罐时间根据个人体质和耐受度调整,一般为5—15分钟。注意拔罐后避免立即洗澡,以防感冒。

4. 中药热敷: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中药热敷是利用中药的温热性和药效,通过皮肤渗透,达到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效果。对于颈椎慢性疼痛、僵硬,中药热敷是一种温和而有效的疗法。

(1)推荐药材:艾叶、红花、川芎、当归等,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的功效。

(2)制作方法:将药材研磨成粗末,装入布袋中,加水煮沸后,取出药袋,待温度适宜时敷于颈部,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

5. 八段锦与太极拳:动中求静,强筋健骨

中医强调“动则生阳”,适当的运动能够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八段锦和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养生功法,动作柔和缓慢,注重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非常适合颈椎不适者练习。

(1)八段锦:其中的“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等动作,能有效拉伸颈部肌肉,缓解颈椎压力。

(2)太极拳:通过缓慢、连贯的动作,调节呼吸,使身心放松,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提高颈椎稳定性。

四、日常防护:预防胜于治疗

除了上述中医妙招,日常防护同样重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睡姿,避免长时间低头;定期做颈部伸展运动,缓解肌肉紧张;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受寒;选择合适的枕头,保持颈椎自然生理曲度。

颈椎健康,关乎生活质量。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中医的智慧,为颈椎来一场“古法疗愈”之旅,让颈部重焕活力,享受健康美好的人生!

(张玉洁 河南省中医院 骨病一病区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