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骨头怕 “变脆掉渣”?中医小方法给骨骼偷偷 “加 buff”

2024-06-17 10:1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骨头 “变脆” 不是突然的,这些信号得警惕
拎个菜篮子走两步就膝盖发软,下楼梯时关节 “咯吱” 响,弯腰捡东西都得小心翼翼 —— 别以为这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很可能是骨头在向你发出 “求救信号”。

中医眼里,骨头就像一栋房子的梁柱,既需要 “建材” 扎实,又得靠 “气血” 滋养。咱们平时久坐不动、挑食节食,就像给骨头断了 “粮草”;熬夜、压力大这些坏习惯,更是在悄悄 “腐蚀” 骨骼根基。时间一长,原本坚硬的骨头就会变得像被水泡过的饼干,稍不注意就可能 “碎一地”。

更要留意的是,骨头 “变脆” 往往不声不响。它不会像感冒那样发烧咳嗽,等你感觉到疼的时候,可能已经出了不小的问题。所以,千万别等摔倒了才想起护骨头,从现在开始留意身体的细微变化,才能防患于未然。

二、中医说 “肾主骨”,养好肾脏骨头才结实
(一)黑色食物是 “骨骼充电宝”,厨房就能找到
中医有 “五色入五脏” 的说法,黑色食物专门滋养肾脏,而肾脏好了,骨头自然跟着受益。别以为补肾就得吃名贵药材,寻常厨房里的黑色食材,就是性价比最高的 “护骨神器”。

黑芝麻每天抓一小把当零食,既能磨成粉撒在粥里,也能直接嚼着吃。这东西看似不起眼,却被《本草纲目》称为 “补肝肾、益精血” 的宝贝,坚持吃能让骨头更有韧性。还有黑豆,用它打豆浆时加点核桃,早上喝一杯,既能唤醒肠胃,又能给骨头 “加餐”。

不过要注意,黑色食物不是越多越好。比如黑芝麻每天吃十几克就行,吃多了容易腻胃。就像给花浇水,适量才能生根发芽,浇多了反而会烂根。

(二)少碰这些 “伤肾” 习惯,骨头才稳当
想让骨头结实,光补还不够,得先改掉那些 “拆骨头” 的坏习惯。熬夜就是首当其冲的,中医认为 “人卧则血归于肝”,熬夜会让肾脏得不到休息,时间长了,骨头失去滋养,自然容易变脆。

还有久坐不动,尤其是跷二郎腿,会让气血循环受阻,骨骼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供应,就像久不见阳光的植物,慢慢就会 “枯萎”。另外,口味太重、吃太多盐也会伤肾,因为肾脏得费劲把多余的盐分排出去,长期超负荷工作,自然顾不上滋养骨头了。

三、经络通了骨头壮,几个穴位就能 “喂饱” 骨骼
(一)按揉足三里,给骨头 “搭个营养通道”
膝盖下方有个 “足三里”,堪称养生界的 “万能穴”。中医说 “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这话一点不假,因为这个穴位能促进脾胃功能,而脾胃好才能把食物里的营养输送给骨头。

找这个穴位时,膝盖弯曲,四指并拢放在膝盖下方,小指边缘对应的位置就是。按的时候用拇指使劲按下去,感觉有点酸胀就行,每次按 1 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坚持一段时间,不仅骨头受益,胃口也会变好,简直是一举两得。

(二)叩击肾俞穴,唤醒肾脏 “护骨潜能”
腰部两侧的 “肾俞穴” 也得常照顾,它就像肾脏的 “开关”,按对了能让肾脏更有活力,从而更好地滋养骨骼。这个穴位在腰眼的位置,大概与肚脐平齐,脊柱两侧两指宽的地方。

平时看电视的时候,用拳头轻轻叩击这两个穴位,每次叩击 30 下,力度以自己舒服为宜。这样做能疏通经络,让气血顺畅地流向骨骼,就像给干涸的土地引来活水,骨头自然会慢慢 “饱满” 起来。

四、动起来才是硬道理,这些小动作比补钙片管用
(一)散步别小瞧,走对了能 “锻炼每根骨头”
很多人觉得只有跑步、跳绳才算锻炼,其实散步才是最适合养护骨骼的运动。中医讲究 “气血以动为贵”,散步能让全身气血循环起来,骨骼在轻微的压力刺激下,会变得更结实。

散步时最好选在公园等有树的地方,穿着舒服的鞋子,每天走 30 分钟左右。注意抬头挺胸,脚跟先着地,这样能让腿部和脊柱的骨头都得到锻炼。别小看这慢悠悠的步伐,长期坚持,骨头的韧性会悄悄增强,就像常保养的机器,不容易出故障。

(二)晒太阳有技巧,可不是随便晒晒太阳就行
晒太阳是免费的 “补钙神器”,因为阳光能促进身体合成维生素 D,帮助钙吸收。但晒不对反而会伤皮肤,中医讲究 “晒背不晒头”,因为背部有很多滋养骨骼的穴位,晒背能让阳气进入体内,滋养骨骼。

最好在上午 10 点前或下午 4 点后晒太阳,这时候的阳光不那么烈。背对阳光站着,让阳光晒在背上,每次晒 15 分钟就行,别晒太久。晒的时候可以搓搓手,搓热了放在后腰上,能让阳气更好地进入身体,给骨头 “加把劲”。

五、吃对饭是 “骨骼建筑师”,家常菜里藏着护骨密码
(一)豆腐配海带,补钙效果 “1+1>2”
很多人知道补钙要吃豆腐,却不知道搭配海带效果更好。豆腐里的钙丰富,但单独吃吸收有限,而海带里的碘和钙结合,能让钙更好地被骨骼 “抓住”。

可以做个海带豆腐汤,把海带泡发后切成段,豆腐切块,一起放进锅里煮汤,少放点盐和香油,味道清淡又营养。这道菜看似普通,却是中医 “药食同源” 的典范,既能当菜吃,又能给骨头 “补钙加料”。

(二)喝点黄芪山药粥,脾胃好骨头才 “不缺营养”
脾胃是 “后天之本”,负责把食物转化成营养输送给全身,包括骨骼。要是脾胃功能弱,就算吃再多钙片,骨头也吸收不了,就像漏水的水桶,装再多水也存不住。

用黄芪 10 克、山药 50 克、大米一起煮粥,就是不错的选择。黄芪能补气,山药能健脾,两者搭配,能让脾胃功能变强,从而更好地滋养骨骼。早上喝一碗,暖暖的很舒服,长期喝下去,骨头自然能得到充足的营养。

六、避开这些 “骨骼杀手”,别让骨头悄悄 “变脆”
(一)少喝碳酸饮料,它会 “偷走” 骨头里的钙
很多人喜欢喝碳酸饮料,觉得清爽解渴,却不知道这东西是骨骼的 “隐形敌人”。碳酸饮料里的成分会影响钙的吸收,还会让骨头里的钙慢慢流失,就像给骨头 “钻了个孔”,时间长了自然会变脆。

要是实在想喝饮料,可以换成豆浆或牛奶,既能补充营养,又不会伤害骨头。或者用柠檬泡水喝,加点蜂蜜调味,清爽又健康,比碳酸饮料强多了。

(二)别盲目补钙,补不对反而伤骨头
很多人一听说骨头不好,就赶紧买钙片吃,其实这是误区。中医讲究 “辨证施治”,骨头变脆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肾虚,也可能是脾虚,盲目补钙不仅没用,还可能让身体负担加重。

比如有些人脾胃不好,吃再多钙片也吸收不了,反而会导致结石。所以,补钙前最好先弄清楚自己的体质,或者咨询专业医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真正帮到骨头。

七、中医骨科医生的叮嘱:护骨要 “细水长流”
骨头的养护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种庄稼,得每天浇水施肥,才能有好收成。别指望靠某一种方法就能让骨头立刻变结实,而是要把护骨的习惯融入日常生活中。

每天按按穴位、散散步、吃点黑色食物,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坚持下来就能给骨头 “加 buff”。另外,还要记住 “过犹不及”,运动不能过量,补钙不能太多,就像给花施肥,适量才能茁壮成长,多了反而会烧根。

要是出现骨头疼痛、容易抽筋等情况,别硬扛着,赶紧找中医骨科医生看看。医生会通过望闻问切,找到问题的根源,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帮你调理。但说到底,医生能做的只是 “帮忙”,真正能让骨头一直结实的,还是靠自己平时的养护。

骨头结实了,才能挺直腰杆走路,才能轻松爬楼梯、逛公园,才能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从现在开始,试试这些中医小方法,让骨头悄悄变强壮,再也不怕 “变脆掉渣”。

(王莉莎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骨病一科)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