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甲状腺结节别急着切!中医消瘿散结疗法

2025-04-29 10:2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现代社会,甲状腺结节如同一个不速之客,悄然出现在许多人的身体里,打破了原本身体的平静。不少人一旦得知自己患有甲状腺结节,便会陷入焦虑与恐慌之中,急于寻找各种解决办法,甚至有人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手术切除。然而,在急于“除之而后快”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中医消瘿散结疗法,或许它能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医在调理甲状腺结节方面,有着独特的智慧和办法。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甲状腺结节的出现,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身体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等密切相关。比如,情绪长期不好,会导致肝郁气滞,气血运行不畅;再加上不良的饮食习惯,如爱吃辛辣油腻的东西,痰湿就容易在体内积聚,在甲状腺的部位瘀堵,行成结节。这就好比河道里水流不通畅,时间久了就会有淤泥堆积一样。

中医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中药调理是重要的一环。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以及舌象、脉象等来进行辨证论治。临床以痰瘀互结导致的结节较为常见,伴见胸闷、纳差、舌质紫或暗,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需要用到海藻玉壶汤等方剂。像海藻、昆布、青皮、陈皮、半夏、胆南星、浙贝母、连翘,这些理气化痰、消瘿散结的草药,它们就像清洁工,把甲状腺部位那些不该有的“垃圾”,也就是结节慢慢清扫掉;如果是气郁痰阻导致的结节,伴见颈部胀、胸闷、善太息,或兼胸肋窜痛,病情常随情志波动;舌苔白,脉弦,可以用四海舒郁丸之类的方剂,常用药物有昆布、海藻、海螵蛸、海蛤壳、浙贝母化痰软坚,消瘿散结,郁金、青木香、青陈皮疏肝理气。如果是肝火旺盛,伴见烦热,容易出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可用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加减。常用药物:柴胡、栀子、当归、白芍、牛蒡子、生牡蛎、浙贝母、玄参加减。心肝阴虚者,伴见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眩,倦怠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需用天王补心丹加减。当人体气虚时,像黄芪、人参这样补气的草药,它们就像打气筒,给身体注入能量,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让身体有足够的力量去对抗疾病。

除了中药调理,中医的针灸推拿在消瘿散结方面也有一定作用。针灸时,医生会选取合适的穴位。痰瘀互结型的主穴是丰隆(化痰要穴)、血海、膈俞(活血化瘀)、太冲、内关、合谷;配穴是足三里(健脾化痰)、三阴交(调肝脾肾)。气郁痰阻型主穴如太冲、丰隆、内关、膻中、天突、合谷、臑会等。肝火旺盛型主穴:太冲、行间、风池、内关、丰隆。心肝阴虚中穴:太溪、三阴交、内关、太冲、神门、照海等。通过针刺穴位,调节人体经络气血,就像给身体的经络系统发送信号,告诉身体哪里出了问题,需要调整。还有特色刺法局部围刺,在结节周边斜刺向结节基底部(避开血管和喉返神经),每次选2-4针,每天一次,配合电针疏密波以促进消散。推拿则可以对结节部位及其周围进行轻柔的按摩,促进局部气血循环。不过,针灸推拿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操作,患者在治疗前后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

而且,中医在治疗过程中,还会特别强调生活方式的调整。饮食上,要少吃辛辣油腻,多吃点清淡的,像蔬菜、水果这些,就好比给身体来一场清爽的大扫除。情绪上,要学会调节,别老闷着,多出去走走,和朋友聊聊天。因为良好的生活方式是身体恢复健康的重要基础,只有从根源上改善身体的内环境,才能让治疗效果更加持久。

中医消瘿散结疗法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有一定优势。中药大多是天然的植物、矿物或者动物类药材,相对于西药来说副作用可能较小,就像大自然给予的温和调节剂,只要在合理的用药范围内,很少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中医的治疗理念注重整体调理,从根本上改善身体的内环境,不是单纯地针对结节这一局部病变,这种整体的调理方式使得治疗效果相对稳定,不会像有些治标不治本的方法,结节刚消下去又很快复发。

所以,当发现患有甲状腺结节时,别急着切!不妨先试试中医消瘿散结疗法,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从根本上调理身体,让身体恢复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或许那些结节会慢慢消失,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王坤 新县人民医院 康复中医科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