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就像肠道里突然出现的 “交通堵塞”,食物和气体无法顺利通过,让人痛苦不堪。当梗阻缓解,肠道这个 “运输系统” 刚从困境中解脱,此时的饮食就像给刚修复好的道路制定通行规则,稍不注意就可能再次引发拥堵。想要让肠道 “轻松工作”,吃对东西是关键。
一、饮食恢复,得按 “阶段” 来
肠道刚摆脱梗阻的困扰,就像大病初愈的人,身体虚弱,功能还没完全恢复。这时候不能急于求成,得循序渐进地调整饮食,给肠道足够的时间适应。
梗阻刚缓解的 1 - 2 天,肠道还处于比较 “敏感” 的状态,消化和吸收功能都比较弱。这时候应该从最容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开始,比如温开水、米汤、面汤等。这些食物质地稀薄,对肠道的刺激小,不会给肠道带来过多的负担,还能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和少量能量。
等肠道适应了流质食物,大概 2 - 3 天后,就可以过渡到半流质食物了。像小米粥、大米粥、烂面条、鸡蛋羹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食物比流质食物更有营养,也更容易被肠道消化吸收,但要注意做得软烂一些,避免给肠道增加压力。
再经过 3 - 5 天的半流质饮食,肠道功能基本恢复得差不多了,就可以慢慢恢复到正常饮食。不过,这个过程还是要谨慎,不能一下子吃太多油腻、辛辣、坚硬的食物,要逐渐增加食物的种类和硬度。
二、这些食物,让肠道 “减负”
想要肠道 “轻松工作”,有些食物是非常适合的,它们能帮助肠道消化,减少负担。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是肠道的 “好帮手”,但在肠梗阻刚缓解的初期,要选择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比如燕麦、苹果(带皮吃)、香蕉等。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吸收水分,软化粪便,让粪便更容易通过肠道,还能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长。等肠道完全恢复后,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像芹菜、菠菜、韭菜等蔬菜,以及全麦面包、糙米等粗粮,它们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不过要注意,增加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过程要慢,让肠道有适应的过程。
优质蛋白质对肠道的修复和维持正常功能很重要。可以选择一些容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如鱼肉、鸡肉、豆腐、牛奶等。鱼肉和鸡肉肉质细嫩,蛋白质含量高,容易被肠道吸收;豆腐是植物蛋白,消化起来也比较轻松;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但如果有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可以选择舒化奶或者酸奶。每天摄入的蛋白质要适量,比如一天吃一个鸡蛋羹,或者一小块鱼肉,分几次吃,不要集中在一顿吃太多。
清淡易消化的主食能为身体提供能量,又不会给肠道带来太多负担。比如大米、小米、面条等,这些食物经过煮制后变得软烂,容易被肠道消化吸收。要避免吃糯米制品,像粽子、汤圆,这些食物粘性大,不容易消化,容易在肠道内 “抱团”,增加梗阻的风险。
三、避开 “雷区”,肠道少遭罪
有些食物会给肠道 “添乱”,肠梗阻缓解后一定要避开这些 “雷区”。
l 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大蒜等,会刺激肠道黏膜,引起肠道充血、水肿,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还可能导致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
l 油腻食物。像油炸食品、肥肉、动物内脏等,含有大量的脂肪,不容易被肠道消化吸收,会加重肠道的负担,延缓肠道功能的恢复。而且,油腻食物还可能引起便秘,增加再次发生肠梗阻的风险。
l 坚硬、粗糙的食物。如坚果、硬壳水果、油炸花生米等,这些食物质地坚硬,在通过肠道时可能会损伤肠道黏膜,还容易在肠道内形成梗阻,导致病情复发。
l 产气食物的食物尽量少吃。如豆类、洋葱、大蒜、红薯、土豆等。这些食物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后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引起腹胀,增加肠道内的压力,不利于肠道的恢复。
l 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冷饮、生鱼片、生蔬菜(沙拉)、刺身等,会像 “冰块” 一样刺激肠道,导致肠道蠕动紊乱,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影响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所有的食物都要加热煮熟后再吃,即使是夏天,也不要吃从冰箱里刚拿出来的食物,最好放至室温再吃。
四、饮食习惯,也很重要
除了选择合适的食物,良好的饮食习惯对肠道的 “轻松工作” 也至关重要。
l 少食多餐。每次不要吃太多,避免肠道过度充盈,减轻肠道的负担。可以把一天的食物分成 5 - 6 餐来吃,这样既能保证身体获得足够的营养,又能让肠道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消化和吸收。
l 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充分咀嚼食物。这样可以让食物变得更小、更碎,更容易被肠道消化吸收,还能减少吞咽空气,避免腹胀。
l 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变质、不洁的食物,避免肠道感染。肠道感染会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甚至可能再次引发肠梗阻。
l 饭后不要马上躺下,可以适当散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但要注意不要做剧烈运动,以免影响肠道的消化功能。
总之,肠梗阻缓解后的饮食调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根据肠道的恢复情况选择合适的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开对肠道不利的食物。只有这样,才能让肠道 “轻松工作”,预防肠梗阻的再次发生。
(王宝霞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东院区急诊外科病区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