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时牙刷上沾着血丝,啃苹果时果肉留下红印,甚至轻轻吸一下牙龈就会出血——很多人都遇到过牙龈出血的情况。有人觉得这是“上火”了,有人认为是刷牙太用力,其实牙龈总出血,更可能是牙齿周围的组织在“闹小脾气”,提示牙周健康出了问题。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出血,背后藏着口腔健康的信号,轻视不得。
一、先搞懂:牙龈为啥会出血?不是“简单受伤”
牙龈是覆盖在牙齿颈部周围和牙槽骨上的粉红色软组织,就像牙齿的“保护垫”,能缓冲咀嚼压力,对牙齿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健康的牙龈坚韧有弹性,颜色粉红,轻轻触碰不会出血。但当牙周组织受到刺激或感染时,牙龈里的血管会扩张、充血,变得脆弱敏感,稍微受到外力(比如刷牙、咀嚼)就会破裂出血。
牙龈出血不是牙齿本身的问题,而是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就像皮肤发炎会红肿疼痛一样,牙龈发炎时也会红肿、松软,血管扩张后更容易破裂,这才是出血的真正原因。
二、最常见的原因:牙菌斑在“搞破坏”
牙龈总出血,最主要的“幕后推手”是牙菌斑。牙菌斑是牙齿表面的一层“细菌薄膜”,由无数细菌和基质组成,每时每刻都在口腔里不断形成。如果不及时清理,牙菌斑会越积越多,细菌会释放毒素刺激牙龈,引发牙龈发炎,这就是“牙龈炎”。
1.牙龈炎:出血的“早期信号”
牙龈炎时,牙龈会红肿、发亮,轻轻一碰就出血,刷牙或吃硬东西时最明显。这时候牙龈的炎症还局限在表面,没有侵犯深层的牙周组织,只要及时清理牙菌斑,炎症就能消退,出血也会停止。但如果不管它,牙菌斑会慢慢钙化变成牙结石,牢牢粘在牙齿上,炎症会进一步发展。
2.牙周炎:出血的“进阶状态”
牙结石比牙菌斑更难清理,压迫牙龈并会持续刺激牙周组织,让炎症向深层的蔓延,导致牙槽骨炎性吸收,形成牙周炎。这时候牙龈不仅出血,还会出现萎缩,牙根暴露,牙齿之间的缝隙变大,甚至出现牙齿松动。牙周炎的出血更频繁,有时即使不碰牙龈,也可能出现自发性出血,这是牙周组织受损的明显信号。
牙菌斑和牙结石的堆积,就像给牙周“埋雷”,不及时清除,出血会越来越频繁,牙周组织的破坏也会越来越严重。
三、这些情况也会让牙龈“闹脾气”出血
除了牙菌斑和牙结石,还有一些因素会导致牙龈出血,这些情况也需要留意:
1.刷牙方式不对:“好心办坏事”
刷牙时用力过猛、牙刷毛太硬,或者横向拉锯式刷牙,会直接损伤牙龈组织,导致出血。这种出血是机械损伤引起的,调整刷牙方式后会明显改善,但如果长期这样刷牙,会让牙龈反复受伤,反而容易引发炎症。
2.口腔干燥或黏膜脆弱
喝水太少、熬夜、用口呼吸等情况会导致口腔干燥,牙龈黏膜变得脆弱,容易破裂出血。秋冬季节空气干燥,这种情况更常见,同时还可能伴有口唇干裂。
3.全身性因素:身体在“发信号”
少数情况下,牙龈出血可能和全身健康有关。比如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牙龈脆弱易出血;凝血功能异常(如血小板减少)会让出血难以止住;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时,牙龈炎症会更严重,出血也更频繁。这些情况下,牙龈出血只是身体异常的“表现之一”,还会伴有其他症状。
4.特殊时期的生理变化
女性在月经期、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会让牙龈变得敏感脆弱,更容易出现炎症和出血。妊娠期的牙龈出血甚至可能形成“妊娠性龈瘤”,但这种情况在产后会逐渐缓解。
这些因素可能单独或和牙菌斑一起作用,导致牙龈出血,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四、牙龈出血不重视,会发展成啥样?别等牙齿松动才后悔
牙龈出血看似是小问题,但长期不管它,炎症会持续发展,带来更麻烦的后果:
1.炎症扩散,牙周袋加深
牙龈炎不治疗会发展成牙周炎,牙龈和牙齿之间会形成“牙周袋”,里面堆积更多的菌斑,炎症持续存在,逐渐加重,出血越来越频繁。牙周炎还会让牙根暴露,牙齿对冷热酸甜变得敏感,吃刺激性食物时会感到酸软不适甚至疼痛。
2.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
牙周炎会破坏支撑牙齿的牙槽骨,牙槽骨就像牙齿的“地基”,地基被破坏,牙齿会慢慢松动、移位,吃东西时咬不烂食物,甚至出现牙齿脱落。这时候再治疗,不仅过程复杂,花费高,还很难完全恢复牙齿的功能。
3.影响全身健康
口腔里的细菌和毒素会通过血液传播到全身,增加心脏病、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风险。研究发现,严重的牙周炎还可能影响孕妇的妊娠结局,增加早产或低体重儿的概率。
牙龈出血是身体的“预警信号”,忽视它就等于放任炎症发展,最终可能付出牙齿松动甚至脱落的代价。
五、中医怎么看牙龈出血?不止“上火”那么简单
中医认为牙龈出血和“气血”“脏腑”功能密切相关,不是单纯的“上火”:
1.胃火炽盛:牙龈红肿出血
吃太多辛辣、油腻食物,会导致胃火旺盛,火气上炎到牙龈,导致牙龈红肿、疼痛、出血,还可能伴有口臭、便秘、口干等症状。这种情况的出血多在刷牙或进食时明显,牙龈颜色鲜红。
2.阴虚火旺:牙龈隐痛出血
长期熬夜、劳累,或体质虚弱,会导致阴虚火旺,虚火灼伤牙龈脉络,引起牙龈出血。这种出血往往量少但频繁,牙龈颜色偏暗红,还可能伴有口干舌燥、手脚心发热、失眠等症状。
3.气血不足:牙龈淡白出血
气血不足的人,牙龈失去滋养,变得脆弱无力,容易出血,牙龈颜色淡白不红润,还可能伴有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这种情况常见于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的人群。
中医看待牙龈出血,更注重整体调理,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因采取清热、滋阴、补气等方法,从内到外改善牙龈健康。
六、如何让牙龈“消气”不出血?分步骤解决
牙龈出血不是“不治之症”,只要找对原因,及时处理,就能让牙龈“消气”止血:
1.先做好口腔清洁:清除“祸根”
l 正确刷牙:每天早晚各刷一次,每次不少于2分钟,用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牙刷与牙齿呈45度角,轻轻按压,在牙龈边缘,小范围震颤),避免用力横刷。
l 使用牙线:每天用牙线清理牙缝,把牙刷刷不到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清除干净,尤其要注意牙齿邻面的清洁。
l 定期洗牙:每年到口腔科洗1-2次牙,清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和顽固牙菌斑,这是预防和治疗牙龈出血的关键。
2.对症处理炎症:给牙龈“消炎”
如果是牙龈炎或轻度牙周炎,洗牙后医生可能会局部涂抹消炎药物,帮助减轻炎症;如果炎症严重,可能需要做牙周刮治,清除牙周袋里的细菌和牙结石;伴有全身疾病的患者,需要同时治疗原发病,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牙龈出血。
3.中医调理:从内到外滋养牙龈
l 胃火炽盛:可以多吃清热泻火的食物,如绿豆、苦瓜、梨等,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清胃火的中药。
l 阴虚火旺: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黑芝麻等,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滋阴降火的中药。
l 气血不足:多吃补气养血的食物,如红枣、山药、瘦肉、动物肝脏等,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必要时服用补气养血的中药调理。
4.改善生活习惯:减少刺激
l 多喝水,保持口腔湿润,避免口腔干燥导致牙龈脆弱。
l 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对牙龈的刺激。
l 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重牙龈炎症,影响牙周组织的修复。
七、这些误区要避开:别让牙龈“越气越重”
对待牙龈出血,很多人存在误区,这些做法会让牙龈问题更严重:
1.出血就不敢刷牙:越不刷越严重
有人因为刷牙出血就减少刷牙次数或不敢刷,结果牙菌斑和食物残渣越积越多,炎症加重,出血更频繁。正确的做法是坚持刷牙,只是要注意合理的力度和方式,保持口腔清洁才能减轻炎症。
2.认为“上火”多喝水就行:忽视根本原因
把牙龈出血都归为“上火”,只靠喝水或吃降火食物,不处理牙菌斑和牙结石,炎症不会真正消退。“上火”只是诱因,清除牙菌斑这个“根本原因”才是关键。
3.自行用药物牙膏:不对症反伤牙龈
有些药物牙膏含有药物成分,盲目长期使用可能破坏口腔菌群平衡,还可能掩盖症状,延误治疗。选择牙膏时以软毛牙刷和温和的含氟牙膏为主,有炎症应先就医。
总之,牙龈总出血,是牙齿周围组织在“闹小脾气”,提示牙周有炎症。最常见的原因是牙菌斑和牙结石刺激,从牙龈炎发展到牙周炎,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导致牙齿松动脱落。中医认为牙龈出血与胃火、阴虚、气血不足等有关,需要整体调理。
做好口腔清洁(正确刷牙、用牙线、定期洗牙)、对症治疗炎症、中医调理体质、改善生活习惯,能有效解决牙龈出血问题。避开不敢刷牙、忽视根本原因等误区,才能让牙龈恢复健康,不再“闹脾气”。毕竟,健康的牙周组织才能牢牢守护牙齿,让我们吃嘛嘛香。
(张铁亭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口腔科 主治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