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时偶然发现牙齿上多了几个小黑点,用牙签戳戳没感觉,用牙刷刷也刷不掉——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这些不起眼的小黑点到底是什么?是不是细菌在牙齿上悄悄“打洞”?其实,牙齿上的小黑点背后藏着不同的原因,有的是细菌“搞破坏”的信号,有的则是牙齿表面的“色素沉淀”,分清它们的区别,才能更好地保护牙齿。
一、先搞懂:牙齿的“结构防线”有多坚固
牙齿从外到内有三层结构,就像一层一层的“防护铠甲”:最外面是牙釉质,它是人体最坚硬的组织,比骨头还硬,能抵抗日常咀嚼和细菌侵蚀;中间是牙本质,质地比釉质软一些,里面有很多细小的管道连接牙髓;最里面是牙髓,包含神经和血管,负责牙齿的营养供应和感觉。
正常情况下,牙釉质完整光滑,细菌很难“攻破防线”。但如果口腔卫生没做好,细菌会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就像一层“细菌薄膜”牢牢粘在牙齿上。牙菌斑里的细菌会分解食物中的糖分,产生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会慢慢腐蚀牙釉质,让牙齿表面出现脱矿,时间长了脱矿区域色素沉着,就可能形成小黑点,这就是牙齿被细菌“攻击”的开始。
二、小黑点的两种“身份”:哪些是细菌在“打洞”?
牙齿上的小黑点不是都一样,有的是细菌“打洞”的早期信号,有的只是表面染色,学会区分很重要:
1.龋齿(蛀牙):细菌真的在“打洞”
如果小黑点摸起来有点粗糙,甚至能感觉到轻微的凹陷,用探针勾一下能卡住,有些黑点周围的牙釉质颜色像被墨水浸染了一样,下层透黑,那很可能是龋齿,也就是蛀牙。这时候细菌已经开始侵蚀牙釉质,表面出现了微小的龋洞,只是还没发展到深层,所以没有明显的疼痛。
龋齿的小黑点是细菌“破坏”的证据:细菌在牙菌斑里不断产酸,牙釉质被腐蚀后,矿物质流失,牙齿表面结构变得疏松,色素沉积在里面,就形成了黑色的小点。如果不及时处理,细菌会继续向深层“打洞”,龋洞会越来越大,最终侵犯牙髓,引发剧烈疼痛。
2.色素沉着:只是表面“染色”
如果小黑点摸起来光滑,和周围牙齿表面一样平整,用探针勾不起来,那可能是色素沉着。喝茶、喝咖啡、吸烟,或者吃太多深色食物(比如巧克力、酱油),色素会附着在牙齿表面,尤其是牙齿窝沟、牙缝等清洁不到位的地方,形成黑色斑点。
这种小黑点不是细菌在“打洞”,只是牙齿表面的“污渍”,不会直接伤害牙齿结构。但色素沉着的地方容易堆积牙菌斑,间接增加龋齿的风险,也需要及时清理。
三、为啥牙齿容易长小黑点?这些“高危因素”要避开
牙齿上的小黑点不是凭空出现的,和日常习惯密切相关,这些因素会让小黑点更容易找上门:
1.刷牙“马马虎虎”
刷牙时间不够(少于2分钟)、刷牙姿势不对、漏掉牙齿内侧或窝沟,都会让食物残渣和细菌在牙齿表面残留,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牙菌斑,进而导致龋齿或色素沉着。尤其是牙齿的窝沟和牙缝,是清洁的“死角”,最容易藏污纳垢,长出小黑点。
2.爱吃甜食和酸性食物
糖果、蛋糕、碳酸饮料等甜食和酸性食物,会给口腔细菌提供“养料”,让它们大量繁殖并产生更多酸性物质,加速牙釉质的腐蚀。频繁吃这些食物,牙齿被酸性物质反复攻击,更容易出现脱矿和龋洞,形成小黑点。
3.不及时清理牙缝
牙齿之间的缝隙很难用牙刷刷干净,食物残渣和细菌容易在这里堆积。如果不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理,牙缝里就会慢慢出现小黑点,时间长了还会导致牙龈发炎、牙缝变大。
4.唾液分泌不足
唾液有中和酸性、抑制细菌、修复牙釉质的作用。口干症患者或经常熬夜、喝水少的人,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能力下降,细菌更容易滋生,牙齿也更容易出现龋坏和小黑点。
避开这些高危因素,能减少牙齿长小黑点的概率,保护牙齿的“防线”不被破坏。
四、小黑点不处理,会发展成啥样?别等疼了才重视
不管是龋齿还是色素沉着,不及时处理都会带来问题,尤其是龋齿,放任不管会越来越严重:
1.小黑点变大,龋洞加深
龋齿的小黑点一开始只是牙釉质表面的损伤,不处理的话,细菌会继续向深层侵蚀,小黑点会变成明显的黑洞,甚至能看到牙齿表面的缺损。这时候牙本质已经受损,遇到冷热酸甜会感到敏感、疼痛。
2.引发牙髓炎,疼痛难忍
当龋洞深到侵犯牙髓,细菌会感染牙髓里的神经和血管,引发牙髓炎。患者会出现剧烈的牙痛,尤其晚上更明显,甚至影响睡眠,这时候就需要做根管治疗才能解决,不仅痛苦还花钱。
3.牙齿缺损,甚至脱落
严重的龋齿会导致牙齿大部分缺损,只剩下残根,无法正常咀嚼。如果残根也无法保留,就需要拔牙,拔牙后还需要镶牙或种牙,不仅影响美观和功能,还会增加经济负担。
色素沉着虽然不会直接破坏牙齿,但长期堆积会导致牙齿发黄发黑,影响美观,还会刺激牙龈,引发牙龈炎或牙周炎,出现牙龈出血、口臭等问题。
五、如何去掉小黑点?不同情况处理方法不同
发现牙齿上的小黑点后,别自己用牙签或硬东西抠,正确的处理方法是这样的:
1.色素沉着:洗牙就能解决
如果是色素沉着,通过洗牙(超声波洁牙)就能去除。洗牙时,超声波仪器能震碎牙齿表面的色素和牙结石,让牙齿恢复原本的颜色。洗完牙后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少喝浓茶、咖啡,吸烟的人尽量戒烟,能减少色素再次沉着。
2.早期龋齿:补牙阻止“洞变大”
如果是早期龋齿,小黑点下面已经有微小龋洞,需要及时补牙。医生会用专业工具清除腐坏的牙体组织,然后用补牙材料填充龋洞,阻止细菌继续“打洞”。早期补牙过程简单,没有明显疼痛,还能保住牙齿的大部分结构。
3.深度龋齿:根管治疗救牙齿
如果小黑点已经发展成大龋洞,并且出现明显疼痛,说明已经侵犯牙髓,需要做根管治疗。医生会清除感染的牙髓组织,消毒后填充根管,最后补牙或做牙冠保护牙齿。虽然过程复杂,但能保住牙齿不被拔掉。
不管哪种小黑点,都建议先到口腔科检查,让医生判断性质后再对症处理,别自己盲目处理,以免伤害牙齿。
六、日常如何预防小黑点?做好这几点很重要
预防牙齿长小黑点,比出现后再处理更重要,日常做好这些事,能让牙齿远离小黑点:
1.正确刷牙,清洁到位
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每次不少于2分钟,使用巴氏刷牙法(牙刷与牙齿呈45度角,轻轻按压,在牙龈边缘,小范围震颤),确保刷到牙齿的每个面(外侧、内侧、咬合面)。除了用牙刷刷牙,还要用牙线或牙缝刷清理牙缝,不放过任何清洁死角。
2.控制甜食,减少酸性刺激
少吃糖果、蛋糕、碳酸饮料等甜食和酸性食物,吃后及时漱口,减少口腔内的酸性物质。可以多吃富含钙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新鲜蔬菜),帮助强化牙釉质,提高牙齿的抗腐蚀能力。
3.定期洗牙,做口腔检查
每年到口腔科洗1-2次牙,不仅能清除色素和牙结石,还能让医生及时发现早期的小黑点。建议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尤其是容易长龋齿的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爱吃甜食的人),早发现、早处理,避免问题加重。
4.中医护齿:从内到外养牙齿
中医认为“肾主骨,齿为骨之余”,牙齿健康和肾气盛衰有关。日常可以多吃一些补肾固齿的食物(如核桃、黑芝麻、枸杞),帮助滋养牙齿。同时,坚持叩齿(每天早晚空口轻轻叩击牙齿30次),能促进牙龈血液循环,增强牙齿的稳固性。
牙齿上的小黑点,可能是细菌在悄悄“打洞”的信号(龋齿),也可能是表面的色素沉着,但不管哪种,都不能忽视。龋齿不处理会发展成大洞,引发疼痛甚至失去牙齿;色素沉着不清理会影响美观,增加牙周病和龋齿的风险。
日常做好口腔清洁,控制甜食摄入,定期洗牙和检查,能有效预防小黑点的出现。发现小黑点后及时到口腔科检查,对症处理,才能让牙齿保持健康,远离疼痛和缺损的困扰。毕竟,
健康的牙齿才能让我们好好享受美食,笑起来更自信。
(张铁亭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口腔科 主治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