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失眠多梦中医调理和西药哪个更治本

2025-08-15 13:5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失眠多梦是现代人常见的睡眠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中医和西医在治疗失眠多梦方面各有方法,那么,哪种方式更治本呢?本文将从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入手,探讨这一问题。

一、失眠多梦的中医调理方法

(一)中医对失眠多梦的认识

    中医将失眠多梦归为“不寐”“多梦”范畴,认为其病因主要与心火旺盛、心神不宁有关,同时也与肝、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例如,压力过大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化火扰心;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不足,无法滋养心脏;肾阴虚损则无法上济心火,造成心肾不交,同样会引发失眠多梦。

(二)中医调理方法

1.  中药调理: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根据失眠多梦的不同原因,可以选择不同的中药方剂。例如,心脾两虚型可选用归脾汤,以健脾养心、益气补血;肝郁气滞型则可用逍遥丸,以疏肝解郁、养血健脾。此外,还有安神补脑药物,如安神补脑液、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等,这些药物具有镇静安神、养血补心的功效。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的另一大特色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失眠多梦的目的。常用的穴位有百会、神门、三阴交等。针刺或按压这些穴位可宁心安神,缓解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效果。

3.  推拿按摩:通过对头部、背部及四肢的适当按压和揉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紧张,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改善睡眠状况。例如,睡前揉按涌泉穴(足底前1/3凹陷处)100次,引火归元助眠。

4.  食疗调理:一些食物具有安神助眠的功效,可以尝试以下食疗方:莲子百合粥、酸枣仁茶、桂圆红枣茶等。此外,还可以食用具有安神助眠功效的食物,如大枣、龙眼肉、莲子、百合等。

5.  情志调摄: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也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可以通过练习太极拳、瑜伽等方式来调节情绪,提高自我放松能力。

6.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患者注意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晚餐不宜过饱,尽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睡前可适当听一些轻柔音乐或热水泡脚以助眠。

二、失眠多梦的西医治疗方法

(一)西医对失眠多梦的认识

    西医认为失眠多梦主要与神经系统的调节失衡有关,可能由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等引起。长期失眠多梦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进一步加重失眠症状。

(二)西医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西医治疗失眠多梦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包括镇静催眠药、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褪黑素受体激动剂等。这些药物能够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产生依赖性和副作用。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也是西医治疗失眠多梦的重要方法之一,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松弛训练等。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良的睡眠观念和习惯,建立健康的睡眠模式;松弛训练通过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技巧,缓解紧张和焦虑,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三、中医调理和西药治疗的比较

(一)中医调理的优势

1.  整体调理:中医从整体出发,通过调整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改善气血运行来缓解症状,注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  个性化治疗:中医根据患者的体质和证型选择药物和治疗方法,实现个体化治疗。

3.  副作用小:中药调理相对温和,副作用较小,适合长期调理。

4.  综合治疗:中医不仅关注症状的缓解,还通过情志调摄、生活方式调整等综合手段,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西药治疗的优势

1.  快速缓解症状:西药能够快速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对于急性失眠患者效果显著。

2.  针对性强:对于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的失眠患者,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睡眠质量。

3.  专业指导:西药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三)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多梦,能够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实现标本兼治。例如,在西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进行辅助治疗,中药能够减轻西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同时增强西药的疗效。此外,心理与中医相结合,如在进行心理治疗的同时,配合针灸、按摩等中医方法,能够更好地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四、结论

    失眠多梦的中医调理和西药治疗各有优势。中医调理注重整体和根本,通过多种方法综合调理身体,从根本上改善睡眠质量;西药治疗则能够快速缓解症状,对于急性失眠患者效果显著。在实际治疗中,建议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必要时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以促进睡眠质量的提高。

(吴敏 河南省荣军医院 康复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