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孕期“隐形刺客”——妊娠期高血压,早发现早守护母婴安全!

2025-05-16 18:0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怀孕是女性生命中一段充满期待的旅程,但有一种“隐形刺客”——妊娠期高血压,可能悄然威胁母婴健康。它像潜伏的“定时炸弹”,若未及时发现和控制,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一、什么是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是孕期特有的疾病,指妊娠20周后首次出现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产后12周内可恢复正常。它分为五类:

1、妊娠期高血压:仅血压升高,无蛋白尿或其他症状。

2、子痫前期:血压升高伴蛋白尿,可能伴随头痛、视力模糊等。

3、子痫:子痫前期基础上出现抽搐或昏迷,危及生命。

4、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孕前有高血压,孕期病情加重。

5、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孕前或孕20周前已确诊高血压。

二、警惕这些“预警信号”!

1、血压悄悄升高:定期产检时发现血压异常,或居家自测血压超标。

2、水肿“不寻常”:脚踝、小腿或面部水肿,按压后凹陷难恢复,休息后不缓解。

3、头痛、视力模糊:像“戴了紧箍咒”的头痛,或看东西模糊、眼前发黑。

4、上腹不适:右上腹持续疼痛,可能伴随恶心、呕吐。

5、尿量减少:24小时尿量明显减少,或尿液泡沫增多(蛋白尿迹象)。

三、对母婴的“双重威胁”

1、对孕妇的危害

器官损伤:可能引发脑出血、心力衰竭、肾衰竭、肺水肿,甚至危及生命。

胎盘早剥:胎盘提前剥离子宫,导致大出血,需紧急手术。

产后出血:子宫收缩无力,增加产后大出血风险。

远期健康:未来患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的风险升高3-5倍。

2、对胎儿的危害

生长受限:胎盘供血不足,胎儿体重低于同龄儿10%以上。

宫内窘迫:胎儿缺氧,胎动减少或胎心率异常。

早产、死胎:严重者需提前终止妊娠,甚至胎儿死亡。

新生儿并发症:低体重、呼吸困难、颅内出血等风险增加。

四、科学应对:早预防、早治疗

1、定期产检“盯紧”血压

频率:孕20周后每4周测一次血压,36周后每周测一次;高危孕妇(如高龄、肥胖、多胎)需增加频次。

自测方法:每天晨起、睡前静坐5分钟后测血压,记录变化趋势。

关键检查:尿蛋白检测、超声监测胎儿生长、胎心监护。

2、饮食“三低一高”原则

低盐:每日盐摄入≤5克,避开腌制食品、酱料。

低脂:选择瘦肉、鱼虾,少吃油炸食品。

低糖:控制甜食、含糖饮料,预防血糖波动。

高蛋白+高钙:每日摄入牛奶、鸡蛋、豆制品,补充1000mg钙(如500ml牛奶+300mg钙片)。

3、适度运动“稳”血压

推荐运动:散步(每日30分钟)、孕妇瑜伽(避免仰卧位)、游泳(需专业指导)。

禁忌:避免跳跃、快速转身、长时间站立或高温环境运动。

小技巧:运动时随身携带零食和水,出现头晕、腹痛立即停止。

4、休息与情绪“双管齐下”

睡眠姿势:左侧卧位可改善子宫胎盘血流,减轻下肢水肿。

作息规律:每日保证8-10小时睡眠,午间小憩20-30分钟。

情绪管理:通过冥想、听音乐、与家人沟通缓解焦虑,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5、遵医嘱用药“保平安”

常用药物:拉贝洛尔(口服或静脉注射)、硝苯地平(短效降压),需严格按剂量服用。

禁忌:切勿自行停药或换药,避免使用ACEI/ARB类降压药(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监测指标:用药期间定期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观察有无头晕、心率过慢等副作用。

6、特殊情况“早决策”

子痫前期:孕34周前需住院保胎,使用硫酸镁预防抽搐;孕37周后建议终止妊娠。

慢性高血压:孕前血压≥160/110mmHg需提前干预,孕期目标血压≤140/90mmHg。

五、给准妈妈的“安心锦囊”

1、建立“血压日记”:记录每日血压、体重、尿量,产检时带给医生参考。

2、家庭支持:家人可陪同产检、准备低盐餐食,分担家务让孕妇多休息。

3、紧急联系人:将产检医生电话、附近医院地址存入手机,突发情况快速求助。

4、信心比黄金重要:多数妊娠期高血压通过科学管理可控制,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妊娠期高血压虽凶险,但并非不可战胜。通过定期产检、健康生活方式和医患配合,绝大多数准妈妈能平安度过孕期,迎来健康宝宝。愿每一位妈妈都能被温柔以待,守护好这份“甜蜜的负担”!

(冯双苗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病理产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