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藏在牛羊身上的“隐形杀手”布鲁氏菌科普

2023-10-06 15:2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畜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牛羊养殖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经济收益和食物资源。然而,有一种名为布鲁氏菌的“隐形杀手”,正悄然潜伏在牛羊身上,不仅威胁着牛羊的健康,也给人类带来了潜在的危险。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对牛羊养殖业危害极大,同时也能传染给人类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这种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的牛羊以及带菌的牛羊。那些已经感染了布鲁氏菌但尚未表现出明显症状的牛羊,同样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它们能在不知不觉中将病菌传播开来。据相关调查统计,在一些牛羊养殖集中区域,如果有三分之一的隐性感染牛羊未被及时发现和处理,经过一到两年的时间,整个牛群或羊群的感染率可能会上升到 10% - 20%。

更为可怕的是,流产的牛羊胎儿、胎衣、羊水以及流产母畜的阴道分泌物等都含有大量布鲁氏菌,是极为危险的传染源。一头感染布病的母羊流产时,其排出的胎衣中布鲁氏菌数量每克可达数百万甚至上亿个。想象一下,如此庞大的病菌数量,一旦传播开来,后果将不堪设想。

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十分多样,接触传播是最常见的途径之一。养殖人员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如给牛羊接生、处理流产胎儿和胎衣、挤奶等环节,如果没有做好防护措施,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到了患病牛羊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等,就很容易被感染。曾经就有养殖户在没有戴手套的情况下处理流产胎衣后,没有及时洗手就吃饭,结果感染了布病。还有一些养殖场的兽医,在给患病牛羊进行诊疗时,由于防护不当,也成为了布病的受害者。

消化道传播也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如果牛羊食用了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饲料、饮水,就可能感染布病。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养殖场,饲料和水源受到污染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一些露天堆放的饲料被患病牛羊的排泄物污染,其他健康牛羊食用后就可能染病。据研究,当饲料中布鲁氏菌含量达到每克 100 - 1000 个时,牛羊食用后感染布病的几率可达 30% - 50%。

呼吸道传播同样不可忽视。布鲁氏菌可以随着患病牛羊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在空气中传播,如果养殖场通风条件不好,健康牛羊吸入含有病菌的飞沫后就容易感染。在冬季,由于养殖场为了保暖往往会减少通风,这时候布病通过呼吸道传播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另外,一些皮毛加工场所,如果对感染布病牛羊的皮毛处理不当,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也可能携带布鲁氏菌,工人吸入后也会有感染风险。

布鲁氏菌病对牛羊和人类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对于牛羊来说,以生殖器官、胎膜发炎、流产、不育等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牛羊的生产力和养殖效益。对于人类而言,感染后会出现平均 2 - 3 周的发烧期,发热反复,产生波浪状的热型。病人全身软弱,乏力,食欲不振,有白色痰,可听到肺部干鸣,关节发生无红肿热的疼痛,肌肉酸痛。男性病人病灶发生在生殖器官,睾丸肿大,影响生育,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为了有效防控布鲁氏菌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要加强对牛羊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确保饲料和水源的安全。其次,养殖人员和兽医在工作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手套、口罩等。对于患病的牛羊要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对流产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此外,还要加强对公众的科普宣传,提高人们对布鲁氏菌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布鲁氏菌这个藏在牛羊身上的“隐形杀手”,虽然危害巨大,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传播途径和防控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一定能够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保障牛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保护人类的身体健康。

(张静 信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检验科 主管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