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发热 多汗 关节痛?你可能需要了解一下布鲁氏菌病

2024-09-21 16:2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日常生活中,发热、多汗以及关节痛等症状可能并不罕见,很多人往往会将其与普通的感冒或风湿性疾病联系起来。然而,有一种人畜共患病——布鲁氏菌病,同样可能引发这些症状,且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病,长期被列为全球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这种疾病不仅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还可能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布鲁氏菌的自然宿主包括牛、羊、猪等家畜,病原体可通过破损皮肤黏膜、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比如,内蒙古某牧场曾发生典型案例,牧民未戴手套处理流产羊羔的胎盘,三天后出现持续性低热,最终被确诊为急性布鲁氏菌感染。此外,未经巴氏消毒的乳制品也是重要传播媒介,2021年某省份疫情调查显示,35%的病例有饮用鲜羊奶史,其中部分奶源检测出布鲁氏菌阳性。这提示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乳制品,避免直接饮用街头现挤的生奶。

感染布鲁氏菌病后,患者通常在接触病原1—3周后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这些症状包括波浪型发热,即体温在午后升高,夜间下降;多汗,严重者每日需更换5—6次衣物;以及游走性关节痛,膝、髋关节最常受累。由于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很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某三甲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就曾提到,接诊过被误诊为风湿病的慢性患者,其血培养耗时两周才检出布鲁氏菌。因此,临床医生面对持续发热伴有关节症状的病例时,需详细询问职业史和饮食暴露情况。

布鲁氏菌病对不同人群的危害各不相同。对于畜牧从业者来说,规范的操作和防护至关重要。饲养员每日工作结束后,建议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工作服20分钟;处理牲畜流产物时,需同时佩戴N95口罩和橡胶手套,结束后用碘伏彻底清洗可能接触污染物的小臂皮肤。某省级疫控中心的跟踪数据显示,规范化操作可使职业暴露风险降低76%。而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烹饪牛羊肉时,案板需按生熟分开原则使用,厚度2厘米的羊肉块需要在沸水中持续煮沸3分钟,才能完全灭杀内部可能存在的布鲁氏菌。冷冻并不能有效杀菌,曾有研究在-20℃保存的带菌羊肉中,45天后仍分离出活菌。

在治疗布鲁氏菌病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误区。部分患者自行缩短服药周期导致复发。以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的标准疗法为例,完整疗程应持续6周以上。某传染病医院统计显示,提前停药患者的复发率是规范治疗组的9倍。对于已出现脊柱炎等并发症的患者,物理治疗需循序渐进。一位康复治疗师分享案例,牧民马某在急性期过后,通过每天两次的关节被动活动结合红外理疗,三个月后髋关节活动度恢复至正常水平的85%。

随着科技的发展,布鲁氏菌病的防控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基层防疫站已推广使用胶体金法快速检测试纸,15分钟可初筛动物感染情况。某畜牧业大省在重点区域部署了基于北斗定位的电子耳标系统,一旦发现染疫牲畜,可立即追溯其3个月内的活动轨迹。分子检测技术的进步让诊断更精准,PCR法能在感染后7天就检出病原体核酸。但这不意味着传统血培养可以淘汰,药敏试验仍需依赖活菌培养,两种方法具有互补价值。

此外,中医在布鲁氏菌病的辨证论治方面也有独特的见解和方法。中医将布鲁氏菌病多归为湿温痹证湿热病范畴,认为本病由湿热毒邪入侵机体,与正气相搏导致脏腑气血失调,治疗需辨证分型、扶正祛邪。

总之,布鲁氏菌病的防控需要医防协同、人病共治。普通民众应增强防范意识,从业人员应落实防护规范,科研人员应持续改进检测手段。只有三重防线缺一不可,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布鲁氏菌病这一健康威胁,毕竟预防永远胜于治疗。

(张静 信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检验科 主管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