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第一次要做血液净化(透析或其他体外净化)前,紧张是正常的。下面这篇文章把“你真正需要知道的准备细节”按时间线、实操清单和常见问题整理好——既有步骤也有提醒,读完你会清楚自己该做什么、带什么、问谁,以及遇到状况怎么处理。
先说结论:越早准备、信息越充分、配合越好,第一次体验通常会更顺利,术后恢复和并发症也会更少。
一、出发前的几天(3–7天)
与医生和护士再确认时间、地点和预计流程,记下预约电话。
带上既往病历、最近的血检和影像结果、所有在服用的药物(包括中药、补品)清单;若曾有过过敏史或输血反应一定要告知。
若医生建议做血管通路(动静脉瘘)或暂时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尽早安排手术并注意手术侧的保护(不要做静脉穿刺、不要压迫)。
如果你有糖尿病、高血压或心脏病,按医生指引调整用药或饮食,确保血压和血糖在较稳定水平。不要自行停药。
二、前一晚与当天早上(24小时内)
按医嘱决定是否需要空腹;大多数血液净化前不需长时间禁食,但有些联合检查或操作例外,请以主治医嘱为准。
保持清淡饮食、控制饮水量(如果存在液体限制),避免大量进食或饮水导致入透前体重超标。
穿着宽松、便于露出手臂或腹部的衣服(若需做血管通路或腹膜透析通道),不要戴戒指或紧身袖带。
准备个人随身物品:手机、证件、医保卡、常用药、眼镜、暖和外套、小毛巾、一次性纸巾、零食(按医嘱)与装瓶水(若允许)。
三、到达机构后的第一件事
到达即登记并告知你是第一次来,护士会安排宣教、签署知情同意并做初次评估。请耐心听宣教并把不懂的问题当场问清楚。
护士会检查生命体征(血压、心率、体温)、体重与血管通路情况(有无红肿、渗出);若是中心静脉导管,确认固定是否良好。
若需要抽血复核、心电图或影像,通常在开始前完成。若发现异常,可能会推迟或调整治疗方案。
四、治疗中你需要注意的事
整个过程中保持沟通:若感到头晕、恶心、胸闷、剧烈腹痛或出汗异常,立刻告诉护士。早报症状能快速解决问题。
配合体位与配戴设备要求:部分治疗需你保持仰卧或固定体位,必要时系安全带以防跌落。
若是腹膜透析或自体在家训练,严格按照护士示范的无菌流程操作,出液是否清澈是关键指标。若液体浑浊或伴随发热,立即就医。
五、治疗后与回家后的安排
透析结束后护士会再次测量体重与生命体征,指导你何时可以进食、起身及注意事项。带回家药或临时处方请按时服用。
治疗后24–48小时内注意通路部位:有红、肿、热、疼或渗液及时就诊。若出现持续高热、胸痛、严重呼吸困难,要立即去急诊。
记录每次透析的感受与不适,与医护团队共享这些信息有助于调整处方(例如透析时间、速率、超滤量)。
六、情绪与心理准备
第一次常伴随焦虑,带一位家属或朋友同往,既可提供情感支持,又能帮助你记住医嘱。
参加病区宣教或病友交流会能快速获得实用经验,别低估“听别人讲过来”的作用。
七、常被问的问题(速答)
能否开车去?若当天服用镇定药或感到疲惫,建议有人陪同或使用其他交通方式。
可以洗澡吗?一般保持通路部位干燥48小时;有导管者按护理指引行动。
饮食如何安排?按医生与营养师建议调整,首次治疗后可能需短时间限制液体或高钾食物。
八、一个实用的小清单(便于打印)
证件、医保卡、既往检查单、药物清单
宽松衣物、几块糖果、一个带吸管的水杯。
随身笔记本(记下护士交代的重点)
家属联系方式、紧急联系人信息
总结
第一次血液净化既是身体上的一次重大经历,也是学习与适应的开始。把准备工作做到位、把疑问说出来、把不适及时反馈——这样,你的第一次就能少些惊慌、多些掌控感。
(杨宏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病血液净化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