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炎在小儿群体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这主要是因为小儿的生理结构尚未发育完全,尿道相对较短且狭窄,再加上其免疫系统功能还不够完善,抵抗力较弱,所以尿道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倘若小儿尿道炎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细菌就很有可能沿着尿道上行感染,进而引发膀胱炎、肾盂肾炎等更为严重的泌尿系统疾病。由此可见,精细的护理方法对于小儿尿道炎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保持小儿外阴部的清洁干燥是预防和治疗尿道炎的基础且关键的环节。家长需要每天为小儿仔细清洗外阴,要使用温度适宜的温水和专门为儿童设计的温和清洁剂。之所以要使用儿童专用的清洁剂,是因为这类清洁剂的酸碱度更适合小儿娇嫩的皮肤,能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在清洗的过程中,动作一定要轻柔,就像对待一件珍贵的瓷器一样小心翼翼,避免使用粗糙的毛巾或用力擦拭,以防损伤小儿脆弱的皮肤。清洗完成后,要用柔软的干毛巾轻轻蘸干水分,确保外阴部处于干燥的状态。
第二,鼓励小儿多饮水是非常重要的护理措施。充足的水分摄入能够增加小儿的排尿次数,这就好比给尿道进行了一场“大扫除”,有助于冲洗尿道,将尿道内的细菌和杂质及时排出体外,减少细菌在尿道内滞留的机会。家长应该时刻留意小儿的水分摄入情况,确保小儿每天都能摄入足够的水分。尤其是在炎热的天气里,小儿出汗较多,水分流失快;或者小儿活动量较大时,身体对水分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在这些情况下,家长要及时提醒小儿喝水,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就给小儿递上一杯水。
第三,选择合适的尿布和内裤也是预防尿道炎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还在使用尿布的婴幼儿来说,一定要选择透气性良好的尿布。因为透气性差的尿布容易使尿液和粪便长时间积聚在小儿的臀部和外阴部,形成一个温暖潮湿的环境,而这种环境恰恰是细菌滋生的“温床”。同时,要避免尿布过紧,过紧的尿布会对小儿的皮肤造成压迫,影响血液循环,还会增加尿液和粪便与皮肤的接触面积。而且,不能长时间不更换尿布,一般来说,当尿布湿了或者脏了之后,就要及时更换,保持小儿臀部和外阴部的干爽。对于年龄稍大一点、已经可以穿内裤的小孩,应选择棉质的内裤。棉质内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能够让小儿的私处保持干爽和舒适,减少细菌滋生的可能性。
第四,注意小儿的饮食也不容忽视。过多摄入含糖量高的食物和饮料对小儿的健康不利,因为高糖食物进入人体后,会改变尿液的酸碱度,使得尿液环境更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所以,家长要控制小儿对糖果、巧克力、甜饮料等含糖量高的食物的摄入。与此同时,要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的摄入,比如橙子、草莓、猕猴桃等新鲜水果,以及菠菜、西兰花等蔬菜。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增强小儿的免疫力,帮助小儿的身体更好地抵抗细菌的入侵。
第五,密切观察小儿的排尿情况是及时发现问题的重要手段。家长要留意小儿排尿时的表现,如果发现小儿在排尿时有疼痛的表情,如皱眉、哭闹;或者出现尿频、尿急的症状,比如频繁地想要排尿,但每次尿量又很少;又或者尿液变得混浊,有异味等情况,就应及时带小儿就医。在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后,家长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给小儿用药,不能随意增减药量。而且,一定要完成整个疗程的治疗,哪怕小儿的症状在治疗过程中有所缓解,也不能自行停药。因为如果过早停药,细菌可能没有被完全消灭,很容易导致尿道炎复发。
第六,教育小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尿道炎的根本措施。家长要耐心地教导小儿,让他们明白如厕后正确擦拭的重要性。正确的擦拭方法是从前往后擦拭,这样可以防止粪便中的细菌被带到尿道,避免引起尿道感染。同时,要教育小儿不要憋尿,有尿意时要及时去排尿。因为憋尿会使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机会,而且还会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
总之,小儿尿道炎的精细护理需要家长的细心观察和正确护理,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通过保持清洁、增加水分摄入、选择合适用品、注意饮食、及时就医和教育良好卫生习惯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小儿尿道炎,为小儿的泌尿系统健康保驾护航。
(李娟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