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放疗对付口腔癌:让病灶悄悄缩小的 “隐形力量”

2025-05-19 20:1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口腔癌就像口腔里的 “不速之客”,一旦扎根,会破坏正常的口腔组织,导致疼痛、吞咽困难、说话不清等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付这种疾病,放疗就像一种 “隐形力量”,不用开刀,通过看不见的射线就能让病灶悄悄缩小,甚至消失。这种力量看似神秘,其实有着科学的原理和明确的作用,能在保护口腔功能的同时,有效对抗癌细胞。

一、口腔癌:口腔里的 “破坏者”
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恶性肿瘤,包括舌癌、牙龈癌、颊黏膜癌等,这些 “破坏者” 会不断生长,侵犯周围组织,带来一系列危害。

1. 侵蚀正常组织。口腔癌的病灶会像 “杂草” 一样蔓延,破坏舌头、牙龈、牙齿等正常结构。比如舌癌会导致舌头活动受限,影响说话和吞咽;牙龈癌可能破坏牙槽骨,导致牙齿松动、脱落。随着病情发展,病灶还可能侵犯口腔周围的肌肉、骨骼,甚至转移到颈部淋巴结和身体其他部位。

2. 引发明显不适。疼痛是口腔癌的常见症状,一开始可能只是轻微的刺痛,随着病灶增大,疼痛会逐渐加剧,尤其是在进食、说话时更明显。同时,病灶还可能出现溃疡、出血,长时间不愈合,严重影响进食,导致患者营养不良、体重下降。

3. 影响生活质量。口腔是进食和说话的重要器官,一旦被癌症侵犯,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发音不清等问题,无法正常吃饭、与人交流,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进一步发展,还会威胁生命安全。

二、放疗:如何成为 “隐形力量”
放疗之所以能成为对付口腔癌的 “隐形力量”,是因为它能利用高能射线精准打击癌细胞,在不破坏正常组织的前提下,让病灶逐渐缩小,这种作用就像 “无形的手术刀”,悄无声息地发挥威力。

1. 射线直击癌细胞 DNA。放疗使用的高能射线(如 X 射线、质子束等)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能直达口腔癌病灶内部。这些射线会破坏癌细胞的 DNA,让癌细胞失去分裂和繁殖的能力。就像剪断了癌细胞的 “生命密码”,它们无法再继续生长,只能逐渐死亡、分解,病灶自然就会缩小。

2. 精准定位 “不伤及无辜”。现代放疗技术已经非常精准,医生会通过 CT、MRI 等检查确定病灶的位置、大小和形状,然后制定详细的放疗计划,让射线像 “制导导弹” 一样只瞄准癌细胞,尽量避开周围的正常组织(如舌头、牙齿、唾液腺等)。这样既能有效杀伤癌细胞,又能减少对正常口腔功能的影响,让患者在治疗后还能正常说话、吃饭。

3. 持续作用 “逐步缩小病灶”。放疗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通常需要分多次进行(如每天一次,每周 5 次,总共需要几周时间)。这种分次治疗的方式能让射线持续对癌细胞施加 “压力”,不断破坏它们的 DNA,而正常组织因为修复能力强,能在两次放疗间隔期间慢慢恢复。就像 “水滴石穿”,通过持续的作用,让病灶一点点缩小,最终达到治疗效果。

三、放疗对付口腔癌:独特的 “优势”
相比手术等其他治疗方式,放疗对付口腔癌有着独特的优势,尤其适合那些位置特殊、手术难度大的口腔癌,能在有效治疗癌症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口腔功能。

1. 保留口腔功能 “更完整”。手术治疗口腔癌有时需要切除部分舌头、牙龈或颊黏膜,虽然能去除病灶,但可能导致说话、吞咽功能严重受损。而放疗不需要开刀,能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口腔原有的组织结构,让患者治疗后仍能保持较好的说话、吞咽能力。对于注重生活质量的患者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优势。

2. 适应范围 “更广泛”。有些口腔癌患者因为年龄大、身体弱,无法承受手术带来的创伤;还有些患者的病灶位置特殊(如靠近大血管、神经),手术风险极高。这时候,放疗就成为了更合适的选择,它对患者的身体条件要求相对较低,能让更多患者获得治疗机会。

3. 可与其他治疗 “协同作战”。放疗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还能与手术、化疗等治疗方式配合,形成 “组合拳”。比如手术前进行放疗,可以缩小病灶,让手术更容易进行,减少癌细胞残留;手术后进行放疗,可以杀死可能残留的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这种协同作战的方式能提高治疗效果,让癌症得到更好的控制。

四、放疗过程:从 “准备” 到 “实施”
放疗对付口腔癌需要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才能确保治疗的精准和有效,整个过程就像一场 “精密的战役”,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1. “定位” 是第一步。在开始放疗前,患者需要进行模拟定位,躺在特制的定位床上,通过 CT 扫描获取口腔癌病灶及周围组织的详细图像。医生会根据这些图像确定放疗的靶区(需要照射的范围),并在患者身上做一些标记(如小小的纹身点),确保每次放疗都能精准对准病灶。这个过程就像在地图上标出目标位置,为后续的 “攻击” 做好准备。

2. “制定计划” 很关键。放疗计划由专业的物理师和医生共同制定,根据病灶的大小、位置、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确定放疗的剂量、次数、射线角度等。他们会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模拟计算,确保射线能最大限度地覆盖病灶,同时将对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降到最低。这个过程就像设计一条最优的 “攻击路线”,既能击中目标,又能减少 “误伤”。

3. “实施放疗” 很轻松。实际放疗时,患者只需按照定位时的姿势躺在放疗床上,技术员会根据之前的标记调整好患者的位置,然后启动放疗设备。放疗过程中患者不会感到疼痛,只会听到机器运行的轻微声音,每次放疗时间通常只有几分钟。就像做一次特殊的 “CT 检查”,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治疗。

4. “定期检查” 看效果。放疗期间,医生会定期检查患者的口腔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如 CT、MRI)观察病灶的变化,评估放疗效果。同时,也会关注患者是否出现副作用(如口腔黏膜溃疡、口干等),并及时进行处理,确保放疗能顺利进行。

五、放疗期间:口腔 “护理” 很重要
放疗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可能会对口腔内的正常组织造成一定影响,导致口腔黏膜损伤、口干等问题。做好口腔护理,能减轻这些不适,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放疗。

1. “保持口腔清洁” 是基础。放疗会让口腔黏膜变得脆弱,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因此保持口腔清洁至关重要。患者要每天早晚认真刷牙,使用软毛牙刷和温和的牙膏,避免损伤口腔黏膜;饭后要用温盐水或漱口液漱口,清除食物残渣,减少细菌滋生。如果口腔内有溃疡,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促进愈合的药物(如口腔溃疡凝胶)。

2. “缓解口干” 有办法。放疗可能会损伤唾液腺,导致唾液分泌减少,出现口干症状。口干会让口腔黏膜变得干燥、易受损,还会影响进食和说话。患者可以多喝水,保持口腔湿润;也可以吃一些湿润的食物(如粥、汤面、水果泥等);避免吃辛辣、干燥、过烫的食物,以免加重口干和口腔不适。如果口干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人工唾液缓解症状。

3. “注意饮食” 要跟上。放疗期间患者需要充足的营养来支持身体对抗癌症和修复损伤。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为主,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肉、豆制品),帮助修复口腔黏膜;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身体抵抗力。避免吃过硬、过粗、过酸的食物,以免刺激口腔黏膜,引起疼痛。

4. “保护牙齿” 别忽视。放疗可能会影响牙齿和牙槽骨,导致牙齿敏感、脆弱。患者要避免咬硬物(如坚果、骨头),防止牙齿损伤;如果有龋齿、牙龈炎等牙齿问题,要在放疗前及时治疗,以免放疗期间病情加重,影响治疗。

六、放疗后:“康复” 与 “预防复发”
放疗结束并不意味着治疗的结束,口腔癌患者还需要做好康复护理,同时注意预防癌症复发,让身体逐渐恢复健康。

1. “口腔功能锻炼” 不能少。放疗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舌头活动受限、吞咽困难等问题,需要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比如可以做舌头运动(伸舌、卷舌、舌头左右移动),锻炼舌头的灵活性;做吞咽训练(小口喝水、吞咽口水),改善吞咽功能。这些锻炼要循序渐进,坚持一段时间后,口腔功能会逐渐恢复。

2. “定期复查” 防复发。口腔癌治疗后有一定的复发风险,因此放疗后要定期到医院复查。复查项目包括口腔检查、影像学检查(如 CT、MRI)、颈部淋巴结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可能的复发或转移。复查的时间间隔通常是治疗后第一年每 3 个月一次,第二年每 6 个月一次,之后每年一次,具体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由医生决定。

3. “健康生活” 助康复。放疗后患者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是口腔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身体抵抗力;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帮助身体更好地康复,降低癌症复发的风险。

4. “处理晚期副作用”。少数患者在放疗后可能会出现一些晚期副作用,如放射性骨髓炎(颌骨坏死)、张口困难等。如果出现这些问题,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放疗作为对付口腔癌的 “隐形力量”,通过精准的射线打击,能让病灶在悄无声息中缩小,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口腔功能,为患者带来希望。从定位、制定计划到实施放疗,每一步都体现着科学的严谨;而放疗期间的口腔护理和放疗后的康复措施,则能帮助患者更好地度过治疗期,预防复发。对于口腔癌患者来说,了解放疗这种 “隐形力量”,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就能更好地对抗癌症,重拾健康的生活。

(成灏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放射治疗科二病区 主治医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