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乳腺腺样囊性癌,一种罕见的乳腺恶性肿瘤

2023-04-15 15:5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乳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the Breast,ACCB)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乳腺恶性肿瘤,其在所有乳腺癌中的发病率极低,约占0.11%。这种癌症的组织学类型与唾液腺中的腺样囊性癌相似,但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以及治疗策略具有独特性。以下是对乳腺腺样囊性癌的详细解析。

一、临床特点

发病年龄与性别

乳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病年龄范围较广,但多见于50-60岁的女性,也有男性病例的报道,但极为罕见。该肿瘤通常表现为单侧乳腺的无痛性肿块,尽管部分病人可能有轻微触痛。肿块边界清晰,质地坚韧,大小通常在2-5厘米之间,触诊时类似纤维腺瘤。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不同,ACCB很少发生对侧转移或同时发生另一病理类型的恶性肿瘤。

生长与转移

ACCB的生长速度相对缓慢,且转移较少见,预后通常较好。尽管该肿瘤具有低度浸润潜能,但局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均较为罕见。即使发生转移,也常见于肺,而淋巴结、肝脏、肾脏、脑及骨的转移相对较少。由于ACCB的转移率极低,因此其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高达95.5%和93.5%。

二、影像学表现

关于乳腺腺样囊性癌的影像学表现,目前报道较少且缺乏特征性。乳腺彩超可能显示肿块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但无明显的钙化或血流信号增强。由于ACCB的影像学表现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无显著差异,因此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

三、病理学特点

组织学类型

乳腺腺样囊性癌在形态上与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相似,主要由腺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构成。其组织学类型主要包括筛孔型、管状小梁型和实体型。其中,筛孔型最具特征性,由假性腺腔和真性腺腔组成,腔内含有黏液样或嗜酸性物质。管状小梁型则由肿瘤细胞围绕小的囊样腔隙排列而成。实体型较为少见,由大小不一的实性结构组成,细胞丰富且异型性较大。

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检查在ACCB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腺上皮细胞通常表达CKpan、CK7、CD117和Ecad,而肌上皮细胞则表达CK56、P63和SMA等标记物。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部分文献报道ACCB的ER、PR及Her2均为阴性,但仍有部分研究显示ER和PR阳性率分别达到46%和36%。这表明并非所有ACCB都是三阴性的,因此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乳腺腺样囊性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分析。对于疑似病例,应进行肿块切除或穿刺活检以获取足够的组织样本进行诊断。在镜下观察时,应注意寻找筛孔型、管状小梁型和实体型等组织学特征以及免疫组化标记物的表达情况。

鉴别诊断

ACCB需要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进行鉴别诊断,特别是那些具有相似影像学表现的肿瘤。常见的鉴别诊断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以及黏液癌等。这些肿瘤在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标记物表达上存在差异,因此可以通过详细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分析进行鉴别。

五、治疗与预后

治疗策略

乳腺腺样囊性癌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辅助治疗。由于该肿瘤具有低度浸润潜能且转移率极低,因此通常采用肿块局部切除或单纯乳腺切除而不加腋窝淋巴结清扫。对于部分高风险患者或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可考虑进行更广泛的手术切除和辅助治疗。然而,关于术后辅助治疗(如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的有效性仍存在争议,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预后

由于乳腺腺样囊性癌的转移率极低且生长速度缓慢,因此其预后通常较好。然而,由于该肿瘤具有远期复发的风险,因此长期随访是必要的。患者应定期进行乳腺检查以监测肿瘤的生长情况和复发风险。

结论

乳腺腺样囊性癌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策略。尽管其发病率极低,但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和研究,以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

(张冰 河南省肿瘤医院 病理科 主治医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