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后全身发抖的现象,医学上称为“术后寒战”,是许多产妇在手术结束后常见的生理反应。这种现象并非疾病,而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以下是关于剖宫产寒战反应的详细解析:
一、寒战反应的发生率与本质
剖宫产术后寒战的发生率高达40%~60%,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肌肉颤抖,甚至牙齿打战。这种反应是人体通过肌肉快速收缩产生热量,以维持体温平衡的一种代偿机制。由于手术中体温调节系统受到干扰,身体需要通过寒战来弥补热量流失。
二、引发寒战的五大原因
1. 麻醉影响
椎管内麻醉(如腰麻)或全身麻醉会干扰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麻醉药物导致血管扩张,加速体热散失;同时阻滞区域的肌肉无法正常产热,进一步加剧体温下降。此外,麻醉苏醒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不协调也可能触发寒战。
2. 手术环境与操作
手术室通常保持低温(约20~24℃)以抑制细菌繁殖,但产妇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加上腹腔打开导致热量散失,易引发体温降低。术中使用的冷消毒液、低温输液或冲洗液也会加剧体温下降。
3. 失血与应激反应
剖宫产手术中的失血可能导致短暂贫血或血容量不足,影响血液循环和体温调节。此外,手术创伤会激活身体的应激反应,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加剧肌肉颤抖。
4. 疼痛与心理因素
术后疼痛可能通过神经反射诱发寒战,而产妇的紧张情绪也会放大生理反应。部分产妇因恐惧或焦虑,寒战症状可能更明显。
5. 其他潜在原因
如低血糖、感染早期(发热前兆)或罕见的羊水栓塞等并发症,也可能表现为发抖,需医护人员及时鉴别。
三、寒战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影响
1. 生理负担:寒战会增加30%~40%的氧耗量,加重心肺负担,尤其对体质虚弱或贫血的产妇不利。
2. 心理不适:颤抖可能加剧产后疲惫感,甚至引发焦虑。
应对方法
物理保暖
1. 使用加温毯、暖风设备或加盖棉被,维持产妇体表温度。
输注的液体或血液制品可预先加热至37℃左右。
2. 药物干预
严重寒战可遵医嘱使用哌替啶等药物抑制颤抖反射。
疼痛明显的产妇可通过镇痛泵缓解不适。
3. 能量补充与心理安抚
饮用温热的红糖水或高热量流食,预防低血糖。
家属或医护人员通过语言安抚减轻产妇紧张情绪。
四、需要警惕的特殊情况
若寒战伴随以下症状,需立即就医:
高热不退或持续发抖超过2小时;
皮肤苍白、心率过快、呼吸困难;
阴道异常出血或意识模糊。这些可能是感染、大出血或羊水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信号。
五、麻醉医生的专业建议
1. 术前预防:可通过预热手术室、使用保温垫等措施减少体温流失。
2. 术中监测:现代麻醉技术会实时监测核心体温,及时调整保温策略。
3. 术后观察:寒战多在30分钟至2小时内自行缓解,无需过度恐慌,但需保持与医护人员的沟通。
总结
剖宫产后的寒战反应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虽属常见生理现象,但科学的保暖与护理能有效缓解不适。产妇及家属应了解其成因,避免不必要的焦虑,同时关注异常症状,确保产后恢复顺利。
(张世杰 许昌市中心医院 麻醉科 主治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