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ECMO不是“终点”:撤机成功后,身体还要闯哪些关?

2025-03-19 19:3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当ECMO(体外膜肺氧合)的红色血液流回患者体内,当离心泵的嗡鸣声逐渐停止,当医生宣布“撤机成功”——这一刻,许多人以为生命已脱离险境。然而,ECMO的撤离并非治疗的终点,而是身体从“机器依赖”到“自主生存”的转折点。此时,患者的器官功能、免疫系统甚至心理状态,仍需跨越重重关卡,才能真正回归正常生活。

一、第一关:心脏的“重新上岗考试”
ECMO的核心功能是替代心脏泵血,但长期依赖会导致心脏“用进废退”:心肌细胞因缺乏收缩刺激而萎缩,心脏电传导系统可能因缺血或药物影响出现紊乱。撤机后,心脏需通过三场“考试”:

1. 收缩力测试:从“被动输血”到“主动泵血”
挑战:ECMO撤离后,心脏需立即承担全部泵血任务。若心肌收缩力不足(如心肌梗死、心肌炎后),会导致心输出量下降,血压降低,引发头晕、乏力甚至休克。

监测指标:医生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值>50%),若LVEF<30%可能需药物(如多巴胺、米力农)或器械(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

2. 节律考试:告别“依赖性心律失常”
挑战:ECMO治疗期间,患者可能因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镁)、药物副作用(如胺碘酮)或心肌缺血出现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早搏)。撤机后,心脏电活动需重新适应自主节律。

风险场景:一位冠脉搭桥术后使用ECMO的患者,撤机后因低钾血症(血钾2.8mmol/L)引发室性心动过速,经紧急补钾和电复律后恢复窦性心律。

预防措施:撤机前需纠正电解质紊乱,撤机后持续心电监护72小时,必要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控制心率。

3. 耐力测试:从“短时冲刺”到“长跑恢复”
挑战:长期卧床和ECMO支持会导致心肌萎缩和肌力下降。撤机后,心脏需适应从“低负荷”到“正常负荷”的转变,避免因运动量突然增加引发心衰。

康复方案:采用“阶梯式”运动训练:

第1-3天:床上被动活动(如四肢关节屈伸);

第4-7天:床边坐立、站立;

第2周:室内步行(每次5-10分钟,每日3次);

第3周:逐步增加步行距离和速度,配合呼吸训练(如缩唇呼吸)。

二、第二关:肺的“呼吸功能重建”
ECMO(尤其是V-V模式,用于呼吸支持)虽能替代肺的气体交换,但长期使用会导致肺泡萎缩、分泌物潴留和感染风险增加。撤机后,肺需完成三场“重建任务”:

1. 通气功能恢复:从“机器呼吸”到“自主呼吸”
挑战:撤机后,患者可能因呼吸肌无力(如膈肌萎缩)或肺不张出现呼吸困难,需重新适应自主呼吸。

评估工具:通过“撤机筛查试验”(如快速浅呼吸指数,RSBI<105次/分/L)预测撤机成功率。

康复手段:使用无创呼吸机(如BiPAP)辅助过渡,同时进行呼吸肌训练(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每日3次,每次10分钟。

2. 排痰能力重建:从“被动引流”到“主动咳嗽”
挑战:ECMO管路可能抑制咳嗽反射,导致痰液潴留,增加肺部感染风险。

干预措施:

体位引流:每日3次,每次15分钟,通过重力作用促进痰液排出;

振动排痰:使用振动排痰机(如G5振动仪)辅助松动痰液;

主动咳嗽训练:指导患者深吸气后屏气3秒,用力咳嗽,每日练习10次。

3. 感染防控:从“无菌屏障”到“自身防御”
挑战:ECMO插管部位和肺部是感染高发区。撤机后,患者需从“无菌环境”回归正常生活,免疫系统需重新适应外界病原体。

数据警示:一项研究显示,ECMO患者撤机后30天内肺炎发生率达18%,其中30%由多重耐药菌引起。

预防策略:

抗生素管理:根据痰培养结果精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导致耐药;

免疫支持:补充维生素C、锌等营养素,必要时使用免疫增强剂(如胸腺肽);

口腔护理:每日4次氯己定漱口,减少口腔细菌定植。

三、第三关:全身的“系统重启”
ECMO治疗期间,患者的代谢、营养、凝血甚至心理状态均会发生深刻变化。撤机后,身体需完成一场“系统级重启”:

1. 代谢调整:从“高消耗”到“正常需求”
挑战:ECMO患者因炎症反应和器官损伤处于高代谢状态,撤机后需逐步降低营养支持强度,避免再喂养综合征(如低磷、低钾)。

营养方案:

撤机前3天:肠内营养(如百普力)500-800ml/日,热量15-20kcal/kg;

撤机后1周:逐步增加至1500-2000ml/日,热量25-30kcal/kg;

补充元素:重点补充磷、钾、镁和维生素B1。

2. 凝血平衡:从“抗凝状态”到“正常止血”
挑战:ECMO期间需持续抗凝(如肝素),撤机后需快速恢复凝血功能,同时避免血栓形成。

监测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需从ECMO期间的1.5-2倍延长,逐步恢复至正常范围(25-35秒)。

药物调整:撤机后6小时停用肝素,改用低分子肝素(如依诺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剂量根据体重和肾功能调整。

3. 心理康复:从“生存恐惧”到“生活重建”
挑战:ECMO患者常经历濒死感、长期卧床和ICU谵妄,撤机后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表现为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

干预措施:

早期心理评估:撤机后24小时内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筛查;

认知行为疗法(CBT):针对PTSD患者,通过10-12次会话帮助重构负面记忆;

家庭支持:组织家属参与康复计划,鼓励患者分享治疗体验。

四、结语:从“机器生命”到“真实人生”
ECMO的撤离,是医学与生命的“接力赛”——机器将生命体征维持在临界点,而真正的康复需依靠身体自身的修复能力。从心脏的重新跳动到肺的自主呼吸,从代谢的平衡到心理的重建,每一关都考验着患者的毅力与医学的智慧。当患者最终走出医院,他们带走的不仅是生存的希望,更是一份对生命的敬畏:在机器与肉体的博弈中,人类始终在寻找与疾病共存的智慧,而非简单的“战胜”或“终结”。

(曹耿磊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体外支持中心)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