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检查是评估心血管健康的 “重要窗口”,能及时发现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等问题,为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但很多人只知道 “查血脂要空腹”,却忽略了其他关键注意事项,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甚至误导后续诊疗。其实,从检查前 1-2 周开始,饮食、用药、运动等细节就需要调整,以下这些要点一定要记牢。
一、饮食调整:不只是 “空腹 8 小时”,提前 1-2 周就要 “控嘴”
提到查血脂的饮食要求,多数人第一反应是 “当天不吃早饭”,但空腹只是基础,检查前 1-2 周的饮食管理更关键—— 血脂水平会受短期饮食影响,尤其是甘油三酯,若近期频繁摄入高油、高糖食物,可能导致结果 “虚高”,无法反映真实情况。
具体要做到这 3 点:
1. 避免 “极端饮食”,保持日常习惯:不用为了 “让结果好看” 刻意吃素或大幅度节食,比如突然停掉鸡蛋、肉类,反而会让血脂(尤其是胆固醇)处于 “异常偏低” 的状态,失去参考价值。正确做法是保持平时的饮食结构,比如每天正常吃 1 个鸡蛋、适量瘦肉,不额外增加高脂食物即可。
1. 严格避开 “高脂高糖陷阱”:检查前 1 周内,要远离油炸食品(炸鸡、油条)、肥肉(五花肉、肥牛)、动物内脏(猪肝、脑花)、甜食(蛋糕、奶茶)及酒精 —— 酒精会直接影响甘油三酯代谢,即使是少量啤酒、红酒,也可能让甘油三酯暂时升高;而动物内脏的胆固醇含量极高,100 克猪肝含胆固醇约 288 毫克,远超每日推荐摄入量(300 毫克以内),短期大量食用会导致总胆固醇飙升。
1. 空腹时间 “够量不超标”:检查当天需空腹 8-12 小时,比如前一天晚上 8 点后不再进食,第二天早上 8-10 点抽血。但要注意,空腹时间不宜超过 16 小时,比如前一天下午 6 点后就不吃饭,到第二天上午 10 点已空腹 16 小时,可能会因过度饥饿导致身体代谢紊乱,反而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轻度升高,影响结果准确性。另外,空腹期间可以少量喝白开水,不影响血脂水平,但不能喝茶水、咖啡、果汁等。
二、用药管理:这些药可能 “干扰” 血脂,提前告知医生是关键
很多人不知道,日常服用的一些药物会影响血脂指标,若不提前和医生沟通,可能导致检查结果误判。但切忌自行停药—— 尤其是降压药、降糖药、抗凝药等 “刚需药”,突然停用可能引发血压波动、血糖升高,风险远大于 “结果不准”。正确做法是:检查前 1-3 天,主动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调整。
以下几类常见药物需重点关注:
· 降压药:部分利尿剂(如氢氯噻嗪)、β 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能导致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降低。若长期服用这类药物,医生会结合你的血压控制情况,判断是否需要临时换用对血脂影响小的降压药(如缬沙坦、氨氯地平),或在检查后根据真实血脂水平调整方案。
· 激素类药物:避孕药(含雌激素、孕激素)、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常用于治疗哮喘、皮炎)可能升高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若因避孕服用短效避孕药,一般无需停药,医生会在解读结果时扣除药物影响;若因治疗疾病服用糖皮质激素,需告知医生用药剂量和时长,避免误判为 “原发性高血脂”。
· 降脂药与其他:若已确诊高血脂并服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检查前是否停药需遵医嘱 —— 若为评估药效,应正常服药;若为排查 “是否需要用药”,可能需提前 1-2 周停药。此外,部分抗生素(如红霉素)、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也可能影响血脂,务必全部告知医生。
三、生活习惯:运动、熬夜、吸烟,都可能让结果 “失真”
血脂不仅受饮食、药物影响,短期的生活状态波动也会干扰指标,检查前 3 天内需要调整好生活习惯,减少外界因素对结果的干扰。
1. 避免剧烈运动,减少 “应激反应”:剧烈运动(如跑步、跳绳、高强度健身)会让身体处于 “应激状态”,促使肝脏释放更多甘油三酯,同时让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暂时升高。比如有人为了 “保持健康”,检查前一天特意跑 5 公里,结果甘油三酯比平时高 20%-30%,反而误导判断。正确做法是:检查前 3 天内,保持轻度活动(如散步、慢走),不做超过 30 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
1. 不熬夜、不焦虑,稳定代谢节奏:长期熬夜(每天睡眠<6 小时)或短期焦虑、压力大,会导致体内激素紊乱(如皮质醇升高),影响脂肪代谢,可能让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轻度升高。建议检查前 1-2 天,保持规律作息,每天睡 7-8 小时,避免熬夜加班或情绪剧烈波动。
1. 提前 1 天戒烟,减少血管刺激: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短期内可能导致血液中甘油三酯升高,同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使是 “偶尔吸烟”,检查前 1 天也建议暂停,避免因吸烟导致结果偏差。
四、特殊人群:孕妇、糖尿病患者,有额外注意事项
除了普通人群,孕妇、糖尿病患者等特殊群体,查血脂的注意事项需要 “个体化调整”,不能照搬通用标准。
· 孕妇:孕期女性因激素变化,血脂会生理性升高(尤其是甘油三酯),一般无需严格空腹(部分医院建议空腹 4-6 小时即可),避免因长时间空腹导致低血糖。检查前无需刻意调整饮食,保持孕期正常营养摄入即可,医生会根据孕期血脂参考标准(比普通女性高)解读结果,判断是否存在 “病理性高血脂”。
·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常合并血脂异常,且容易因空腹时间过长引发低血糖。建议检查前一天晚餐正常吃(避免高碳水、高糖),当天空腹 8 小时左右(比如前一天 20:00 - 次日 4:00 不进食),尽早抽血(比如早上 7-8 点),抽完血后立即补充食物(如面包、牛奶),避免低血糖发作。若正在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需提前告知医生,必要时调整用药时间。
· 老年人(>65 岁):老年人消化功能较弱,空腹时间过长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建议空腹 8 小时即可,无需刻意延长;若平时服用多种慢性病药物,需将所有药物列成清单,就诊时交给医生,避免遗漏药物对血脂的影响。
五、检查当天:这些细节别忽略,避免 “白跑一趟”
到了检查当天,还有一些小细节需要注意,确保检查顺利进行,结果准确。
1. 穿着宽松衣物,方便抽血:选择袖口宽松的上衣(如衬衫、运动服),避免穿紧身毛衣、卫衣,减少抽血时的不便;若穿套头衫,建议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因脱衣耽误时间或受凉。
1. 先抽血再做其他检查:若同时需要做腹部 B 超(需空腹)、血常规等检查,建议先抽血脂血,再做其他项目 —— 部分检查(如腹部 B 超)可能需要憋尿或等待,避免因等待时间过长导致空腹时间超标。
1. 携带病史资料,方便医生解读:若之前做过血脂检查,或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建议携带既往报告和病历本,医生会结合历史数据判断血脂变化趋势,避免仅依据单次结果下结论。
六、总结:查血脂前 “3 个时间节点” 要记清
最后,用 “3 个时间节点” 帮你梳理重点,避免遗漏:
· 检查前 1-2 周:保持日常饮食,不刻意节食或吃高脂食物,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判断是否需要调整;
· 检查前 3 天:不剧烈运动、不熬夜、不焦虑,提前 1 天戒烟、停酒精;
· 检查当天:空腹 8-12 小时(可喝白开水),穿宽松衣物,先抽血再做其他检查,抽完血及时进食。
血脂检查是心血管健康的 “第一道防线”,只有做好前期准备,才能拿到准确的结果,为后续的健康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如果检查后发现血脂异常,也不用过度紧张,及时咨询医生,结合饮食、运动和药物进行干预,多数人都能将血脂控制在理想范围。
(齐肖 睢县人民医院 检验科 主管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