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检报告中,胃肠息肉的出现常常让许多人感到不安。一些人担心这些小小的息肉会发展成癌症,而另一些人则可能忽视它们的存在。那么,肠息肉到底会不会癌变?胃肠息肉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这篇文章将为你揭开这些问题的答案。
一、胃肠息肉是什么?
胃肠息肉是指胃肠黏膜表面长出的赘生物。它们可以出现在胃或肠道的任何部位,形态多样,大小不一。从病理学角度来看,胃肠息肉主要分为两大类: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
(一)肿瘤性息肉
肿瘤性息肉主要包括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腺瘤性息肉是癌变的“种子”,在理论上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通常为5 - 15年),最终可能会癌变。其中,管状腺瘤的癌变率< 5%;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率约为23%;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高达30% - 70%。家族性息肉病更为邪恶,40岁前的癌变率几乎100%。
(二)非肿瘤性息肉
非肿瘤性息肉主要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等,一般不会癌变,但也不是100%不会癌变。如果这种息肉长得比较大、时间比较久,也有变成肿瘤性息肉的可能。例如,炎性息肉主要由胃黏膜的长期炎症刺激引起,常见于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慢性胃部疾病的患者,其本质是炎症修复过程中的一种增生反应,所以癌变率相对较低,但若胃部炎症持续不愈,炎性息肉也可能会发生一些病理改变,增加癌变风险。
二、胃肠息肉的形成原因
胃肠息肉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饮食习惯以及环境因素等。高脂肪、低纤维饮食会增加肠胃道息肉的风险,因为这种饮食结构会使肠道内胆汁酸代谢紊乱,胆固醇代谢产物增多,从而刺激肠道黏膜,促使息肉形成。此外,吸烟、饮酒、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不可忽视,这些因素会削弱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为息肉的生长创造条件。
三、胃肠息肉的症状
胃肠息肉大多无症状,少数可能会有大便不规律、黏液便和便血等。胃息肉患者可出现上腹部轻微疼痛或不适、恶心、厌食、消化不良、体重下降及慢性腹泻等症状。如果息肉表面糜烂、溃疡,可以发生间歇性或持续性出血。较大的息肉可以阻塞于幽门或息肉样胃窦黏膜滑入十二指肠,则可以出现幽门梗阻症状。由于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都是在偶然胃镜检查时才发现患有胃肠息肉。
四、胃肠息肉的癌变风险
(一)肠息肉的癌变风险
医学界早已有明确的定论:80% - 95%的大肠癌(包括直肠癌、结肠癌)是由大肠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的。肠息肉的癌变风险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 息肉的大小 :呈正相关,即息肉越大,癌变率越高。直径小于1厘米者癌变率约1% - 3%,直径1 - 2厘米者癌变率约10%,而直径2厘米以上者癌变几率约为50%。
• 息肉的组织学类型 :腺瘤性息肉癌变率高,其中管状腺瘤的癌变率为1% - 5%,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约为10% - 60%,而混合性息肉癌变率则介于两者之间。
• 息肉的形态 :有蒂息肉癌变率较低而无蒂息肉癌变率高。息肉表面光整者癌变率小于5%,呈乳头状者约近35%,呈菜花状或分叶状者约为50%。
• 年龄因素 :年龄大于50岁者癌变率明显升高。
• 多发性息肉 :如家族性腺瘤性肠息肉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与5号染色体APC基因突变有关,肠道内可见成百上千的息肉,几乎最终都会发生癌变。有这种家族史的病人中青年时就易癌变,建议从12岁就开始进行肠镜检查,直至40岁,宜尽早手术切除。
(二)胃息肉的癌变风险
胃息肉中,约有80%为炎性或者增生性息肉,20%为腺瘤性息肉。前者癌变的几率比较低,约为0 - 5%;后者癌变几率很高,约为25% - 50%。同样,胃息肉的癌变风险也与息肉的大小、形态等因素有关。直径小于1.0cm的有蒂息肉癌变率小于1%;直径在1 - 2cm者癌变率通常为10%;直径大于2cm者,癌变率通常约为50%左右。
五、胃肠息肉的检查与治疗
(一)检查
胃肠镜检查是诊断胃肠息肉的重要手段,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息肉的形态、大小和分布情况。对于早期增长的息肉,通过胃肠镜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行病理穿刺活检,从而明确其性质。此外,定期的胃肠镜检查对于预防胃肠息肉的癌变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有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每3 - 5年进行一次检查。
(二)治疗
对于胃肠息肉的治疗,主要取决于息肉的大小、类型和癌变风险。一般来说,对于直径小于1厘米的非肿瘤性息肉,如果没有症状且癌变风险较低,可以选择定期随访观察。而对于直径较大、肿瘤性息肉或有癌变风险的息肉,则建议通过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内镜下切除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适用于大多数胃肠息肉的治疗。手术切除则适用于息肉较大、位置较深或内镜下切除困难的情况。
六、如何预防胃肠息肉?
虽然胃肠息肉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但通过一些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发生的风险。
(一)饮食调整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道内有害物质的滞留时间。同时,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的摄入,避免过多食用油炸、腌制和熏制食品,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致癌物质,可能会刺激肠道黏膜,增加息肉形成的风险。
(二)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是导致胃肠息肉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胃肠道黏膜,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而酒精则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炎症反应,增加息肉形成的风险。因此,戒烟限酒对于预防胃肠息肉具有重要意义。
(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此外,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减少肠道内废物的堆积,降低息肉形成的风险。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四)定期体检
对于有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胃肠息肉。即使没有明显的症状,定期体检也能够帮助我们及时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七、结语
胃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虽然大多数胃肠息肉不会癌变,但仍有部分息肉存在癌变的风险。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其存在,而应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检查和治疗。同时,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胃肠息肉的发生风险。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胃肠息肉,提高对胃肠健康的重视,做到科学预防和合理治疗。
(刘晓华 滑县人民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与消化内科二病区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