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身体出现这5个信号,别误当小毛病,可能是肺癌预警

2025-04-26 09:4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我国,肺癌常年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榜首,每年新发病例超80万。很多人误以为肺癌早期“毫无征兆”,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事实上,肺癌在发展过程中会向身体发出“预警信号”,只是这些信号常和感冒、支气管炎等常见疾病相似,容易被忽视。以下这5个症状,若长期存在或反复出现,千万别当作“小毛病”,建议及时就医排查。

1. 持续咳嗽超过2周,尤其伴有“特殊表现”

咳嗽是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症状,感冒、咽炎引发的咳嗽通常会在1-2周内缓解,但肺癌引起的咳嗽有明显区别。肺癌导致的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就像喉咙里有异物却咳不出来,夜间或清晨会加重;部分患者咳嗽时会伴随痰中带血——可能是痰里混着少量血丝,也可能是鲜血,颜色鲜红或暗红,这是因为肿瘤组织血供丰富,表面血管破裂后混入痰液所致。

临床数据显示,约50%的肺癌患者早期会出现持续性咳嗽,其中20%-30%会伴随咯血或痰中带血。很多人发现痰中带血时会误以为是“上火”或“支气管炎”,自行服用止咳药,结果延误排查。若你的咳嗽持续2周以上未缓解,或出现痰中带血,即使不吸烟,也需及时做胸部CT检查。

2. 胸闷、气短反复出现,别只怪“体质差”

不少人出现胸闷、气短时,会觉得是“最近太累”“体质不好”,尤其中老年人会误以为是“心脏病”。但肺癌引发的胸闷有独特特点:通常是单侧胸闷,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不明显;部分患者会感觉“胸口有东西压着”,甚至出现呼吸频率加快。

这是因为肺癌肿瘤可能压迫气管、支气管,导致气道变窄,或侵犯胸膜引发胸腔积液,影响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如果你的胸闷、气短反复出现,且排除了心脏病、哮喘等疾病,尤其是长期接触油烟、粉尘的人群,需警惕肺癌的可能,及时通过胸部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

3. 肩背疼痛长期不愈,可能是“肺”在求救

肩背疼痛是上班族、体力劳动者的常见问题,多与肌肉劳损、颈椎病有关,但如果疼痛长期不愈,且呈现放射性疼痛(从肩膀放射到背部、手臂),或夜间疼痛加重,就要警惕肺癌的可能。

肺癌中有一种“肺上沟癌”,肿瘤位于肺部顶端,容易侵犯周围的神经、骨骼(如肋骨、肩胛骨),进而引发肩背疼痛。这种疼痛常被误诊为“肩周炎”“颈椎病”,患者反复做理疗、吃止痛药却无效。若你的肩背疼痛持续1个月以上,且伴随体重下降、乏力等症状,建议及时做胸部CT,排查肺部是否存在异常。

4. 声音突然嘶哑,排查“喉炎”后别忘查肺

声音嘶哑多由用嗓过度、喉炎、感冒引起,通常通过休息或抗炎治疗就能缓解。但如果声音嘶哑突然出现、持续不缓解,且没有明显咽痛、感冒症状,就要考虑肺癌的可能性。

这是因为肺癌肿瘤可能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这条神经支配声带运动,一旦受到压迫,会导致声带麻痹,进而出现声音嘶哑,且常规的咽喉治疗无效。临床中,约10%-20%的肺癌患者早期会出现声音嘶哑,部分患者甚至以声音嘶哑为唯一症状。若你的声音嘶哑持续2周以上,建议先到耳鼻喉科排查咽喉问题,若未发现异常,需进一步做肺部检查。

5.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乏力,别忽视“隐形凶手”

体重下降、乏力是很多疾病的共同症状,但如果在没有刻意节食、运动的情况下,1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5公斤,且伴随持续乏力、食欲减退,就要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肺癌便是其中之一。

肺癌作为消耗性疾病,肿瘤细胞会不断掠夺身体的营养,导致机体能量消耗增加,同时影响消化系统功能,使患者出现体重下降、乏力、贫血等症状。这种“消瘦”通常是渐进性的,初期可能只是感觉“没力气”,后期会明显看到体重下降、面色苍白。若你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和乏力,尤其是长期吸烟或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需及时做全面检查,排除肺癌等恶性肿瘤。

发现信号别恐慌,早筛早治是关键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症状并非肺癌“专属”,也可能是其他良性疾病引起的;但如果这些症状长期存在或反复出现,就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肺癌的预后与发现时机密切相关:早期肺癌(Ⅰ期)经过规范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70%-90%,而晚期肺癌(Ⅳ期)5年生存率不足10%。

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包括长期吸烟者(吸烟史≥20年,或戒烟不足5年)、长期接触油烟/粉尘/化学物质者、有肺癌家族史者、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如慢阻肺、肺纤维化),建议每年做1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这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早期发现肺癌最有效的方法。

身体的“小信号”往往是疾病的“晴雨表”,别让“误以为是小毛病”的想法,耽误了肺癌的早期排查。关注身体变化,及时就医、科学筛查,才能为健康筑起“防护墙”。

(蒋强 河南省人民医院 肿瘤中心)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