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这层包裹我们身体的 “天然外衣”,不仅是抵御外界伤害的第一道防线,更是健康状况的直观反映。从出生起,皮肤上的痣、雀斑、胎记等各种标记便伴随我们左右,它们多数情况下安静而无害,但当这些标记出现某些异常变化时,可能就是身体在发出健康预警。了解这些变化,及时察觉潜在风险,对维护皮肤健康乃至整体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常见皮肤标记及其正常状态
皮肤标记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痣、雀斑、老年斑、胎记等。
痣,医学上称为色素痣,是由黑素细胞聚集形成的良性皮肤肿瘤。正常的痣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颜色均匀,直径通常小于 6 毫米。多数人身上都有几颗甚至几十颗痣,它们在儿童期和青春期可能会逐渐出现、变大,但一般在成年后趋于稳定。
雀斑则是一种常见的浅褐色小斑点,通常对称分布于面部,尤其是鼻梁和脸颊,受遗传和紫外线影响较大。正常的雀斑大小较为一致,颜色均匀,不会引起疼痛、瘙痒等不适症状。
老年斑,学名为脂溢性角化病,多见于老年人,表现为略高于皮肤表面的褐色或黑色斑块,表面粗糙,边界清楚。虽然名为 “老年斑”,但部分中年人也可能出现,一般生长缓慢,无恶变倾向 。
胎记是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的皮肤标记,包括色素型胎记和血管型胎记。常见的色素型胎记如太田痣、咖啡斑,血管型胎记如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正常情况下,胎记在生长到一定程度后会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需引起注意的皮肤标记变化
痣的异常变化
1、形状改变:正常痣边缘规整,若痣的边缘变得不规则,出现锯齿状、模糊不清,或向周围皮肤蔓延,这可能是黑色素瘤的早期表现。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皮肤癌,早期发现并治疗,治愈率较高,一旦延误,预后较差。
2、颜色变化:原本颜色均匀的痣,突然出现颜色加深、变浅,或出现多种颜色混杂,如黑色、褐色、红色、白色等,都应提高警惕。例如,部分黑色素瘤会出现蓝色或灰色的色素沉着。
3、大小变化:直径大于 6 毫米的痣本身恶变风险相对较高,若痣在短时间内(如几周或几个月)迅速增大,无论其原本大小如何,都需要引起重视。
4、表面变化:痣的表面变得粗糙不平、出现糜烂、溃疡、结痂,或有渗液、出血等症状,同时可能伴有瘙痒、疼痛,这些都是异常的表现,可能预示着痣的恶变。
5、卫星灶出现:在原有痣的周围出现一些新的小痣,如同卫星环绕,这种情况也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其他皮肤标记的异常变化
1、雀斑:如果雀斑突然增多、面积扩大,且排除了紫外线过度照射等因素,或者雀斑的颜色变得不均匀、边界模糊,还伴有瘙痒、疼痛等症状,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某些疾病等有关,应及时检查。
2、老年斑:虽然老年斑恶变概率低,但当老年斑突然迅速增大、颜色加深,表面出现破溃、出血,或周围皮肤出现红肿等炎症反应时,也需要警惕恶变的可能。
3、胎记:胎记若在短时间内快速生长,面积明显扩大,颜色加深或变浅,表面变得粗糙、增厚,甚至出现溃疡、出血等情况,可能提示存在潜在的病变,需尽快就医评估。此外,部分血管型胎记可能会引起局部组织的破坏或功能障碍,也应密切关注。
发现异常变化后该怎么做
当发现皮肤标记出现上述异常变化时,不要过度惊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首先,要避免对异常皮肤标记进行搔抓、摩擦、刺激,防止加速其恶化。其次,应尽快前往正规医院的皮肤科就诊,医生一般会通过肉眼观察、皮肤镜检查等初步判断情况,必要时会进行皮肤活检,即切除部分或全部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是确诊皮肤病变性质的 “金标准” 。
如果确诊为良性病变,如一些炎症性改变或普通的增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等。若是恶性病变,如黑色素瘤,则需要进一步评估病情,可能采取手术切除、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皮肤标记的变化看似细微,却可能隐藏着健康隐患。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定期自我检查皮肤的习惯,尤其是暴露部位以及不易观察的部位,如背部、头皮等。一旦发现皮肤标记出现异常变化,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皮肤健康和整体健康保驾护航。
(周健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整形美容烧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