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从 “浊毒瘀阻” 看中医眼中的高尿酸血症,你的身体在发出哪些预警?

2025-03-16 15:1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高尿酸血症已成为困扰众多人群的健康问题,它不仅是痛风的 “前奏”,还与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中医虽无 “高尿酸血症” 的病名,但从 “浊毒瘀阻” 的独特视角,能深入剖析其发病机制与身体预警信号。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及时察觉身体异常,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一、“浊毒瘀阻”:高尿酸血症的中医根源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浊” 指体内代谢异常产生的秽浊之物,就像生活污水,本应排出体外,却因各种原因滞留体内。“毒” 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毒药,而是指这些秽浊之物积聚过久,对身体产生的毒害作用,如同污水长期不清理会滋生细菌、散发恶臭。“瘀” 则代表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瘀血阻滞,就像河道被淤泥堵塞,水流无法顺畅通行。

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与 “浊毒瘀阻” 紧密相连。人体摄入过多高嘌呤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浓肉汤等,或因自身代谢功能失调,导致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这些多余的尿酸就会在体内形成 “浊邪”。随着时间推移,浊邪逐渐积累,化而为 “毒”,侵蚀脏腑经络。同时,浊毒阻碍气血运行,导致瘀血形成,进一步加重病情,形成 “浊毒瘀阻” 的恶性循环。

从脏腑角度来看,脾主运化,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输送到全身,同时排出代谢废物。若脾胃功能虚弱,运化失常,就无法正常处理摄入的食物,导致浊邪内生。肾主排泄,若肾脏功能受损,尿酸排泄受阻,也会促使浊毒瘀阻的发生。此外,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气不畅会影响气血运行,加重瘀血阻滞,进而影响尿酸的代谢和排泄。

二、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
(一)关节的 “无声抗议”
关节疼痛、红肿是高尿酸血症最常见的预警信号之一。尿酸盐结晶容易在关节处沉积,尤其是大脚趾、脚踝、膝盖等关节,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关节疼痛,疼痛程度可轻可重,轻者可能只是轻微酸痛,重者则如刀割般剧痛,甚至无法触碰。疼痛发作时,关节还可能出现红肿、发热,皮肤表面发红发亮,局部温度升高,活动受限。这些症状通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让人苦不堪言。如果发现自己的关节频繁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尤其是在食用高嘌呤食物或饮酒后发作,一定要引起重视,这很可能是高尿酸血症在向你 “报警”。

(二)尿液异常的 “危险信号”
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当尿酸过高时,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导致尿液出现异常。观察尿液的颜色和性状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正常尿液呈淡黄色、清澈透明。若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色,可能是尿酸结晶堵塞肾小管,导致肾脏功能受损,出现血尿或蛋白尿。同时,尿液中泡沫增多且不易消散,也可能提示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这也是肾脏功能异常的表现之一。此外,排尿次数减少、尿量减少,或者出现排尿困难、尿痛等症状,都可能与高尿酸血症引起的肾脏病变有关。

(三)身体的 “沉重疲惫感”
浊毒瘀阻于体内,会阻碍气血运行,影响脏腑功能,导致身体出现沉重、疲惫的感觉。患者常常感到浑身乏力,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仍难以缓解疲劳感,精神状态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这种疲惫感不同于普通的劳累,它持续时间较长,且伴有身体的沉重感,就像身上背负着无形的重担。此外,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恶心等消化系统症状,这是因为脾胃功能受到浊毒瘀阻的影响,运化失常所致。

(四)皮肤的 “异常表现”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也会反映出体内的健康状况。高尿酸血症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这是由于浊毒通过皮肤排出体外,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的。皮肤表面可能没有明显的皮疹,但瘙痒感却十分顽固,让人忍不住搔抓,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皮肤颜色暗沉、无光泽,甚至出现黄褐斑、痤疮等皮肤问题,这都与体内浊毒瘀阻、气血不畅有关。

三、预防与调理:化解 “浊毒瘀阻”
(一)饮食调理:把好 “入口关”
饮食是预防和调理高尿酸血症的关键。首先要严格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减少海鲜、动物内脏、浓肉汤等高嘌呤食物的食用频率和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芹菜、黄瓜、苹果、香蕉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尿酸排泄。同时,增加低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全麦面包、燕麦、牛奶、鸡蛋等,既能保证营养均衡,又不会加重尿酸代谢负担。此外,要多喝水,每天保证 1500 - 2000 毫升的饮水量,以促进尿酸随尿液排出体外,降低体内尿酸浓度。

(二)生活方式:养成健康习惯
规律的作息和适度的运动对改善高尿酸血症至关重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每天早睡早起,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有助于提高机体的代谢功能。适度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帮助排出体内浊毒。建议选择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每周运动 3 - 5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运动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诱发痛风发作。同时,要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都会影响尿酸代谢,加重病情。

(三)中医调理: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高尿酸血症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和体质,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化解 “浊毒瘀阻”。常用的中药有土茯苓、萆薢、车前子、泽泻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利湿、通淋泄浊的功效,可促进尿酸排泄。对于瘀血阻滞明显的患者,还会加入活血化瘀的药物,如丹参、川芎、桃仁等。针灸治疗可选取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等穴位,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气血。此外,中医的食疗方,如薏米赤小豆粥,薏米和赤小豆都有健脾利湿的作用,长期食用有助于改善体内湿浊内蕴的状态。

高尿酸血症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我们了解 “浊毒瘀阻” 这一中医理论,读懂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必要时配合中医调理,就能有效控制尿酸水平,维护身体健康。如果发现身体出现上述预警信号,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吴垠 郑州市林山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