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医学诊断中,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 MRI)凭借其无辐射、高分辨率的特点,成为了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帮手。然而,对于孕妇和儿童这两类特殊人群,能否进行磁共振检查,却让许多人感到困惑和担忧。今天,就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孕妇和儿童究竟能不能做磁共振,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孕妇与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检查利用强大的磁场、无线电波和计算机技术,对人体内部结构进行成像,不涉及 X 射线等电离辐射,从原理上降低了对胎儿的辐射风险。但孕妇能否进行磁共振检查,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
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将磁共振检查列为孕妇的 C 类检查,这意味着在潜在获益大于潜在风险时,可谨慎使用。一般来说,怀孕前 3 个月(孕早期)是胎儿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胎儿对各种外界因素较为敏感,虽然尚无确凿证据表明磁共振检查会对孕早期胎儿造成不良影响,但出于谨慎考虑,除非是紧急情况,否则不建议在孕早期进行磁共振检查。
到了怀孕中晚期(孕 14 周以后),如果孕妇出现了诸如胎盘异常、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等情况,临床医生判断必须通过磁共振检查来明确诊断时,在充分评估风险与收益后,是可以进行磁共振检查的。不过,在检查过程中,仍需注意一些细节。例如,要告知操作人员孕妇的怀孕情况,确保检查设备的参数设置处于安全范围;同时,由于磁共振检查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可能会对胎儿的听力发育产生潜在影响,所以通常会为孕妇佩戴耳塞或使用隔音设备。
此外,还需要注意磁共振检查中的造影剂使用问题。目前常用的磁共振造影剂为钆剂,虽然动物实验表明钆剂可能会穿过胎盘并在胎儿组织中分布,但尚无足够的临床数据证明其对胎儿存在明确危害。因此,除非有明确的临床指征,否则在孕期应尽量避免使用造影剂。
儿童与磁共振检查
对于儿童来说,磁共振检查同样是一种重要的诊断工具,但由于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具有特殊性,所以在进行磁共振检查时,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儿童的配合程度是影响磁共振检查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磁共振检查需要儿童在检查过程中保持静止不动,以确保图像的清晰和准确。然而,年幼的儿童往往难以理解检查的要求,也容易因陌生的环境和检查设备产生恐惧和焦虑情绪,从而无法配合检查。因此,在检查前,医生和家长需要与儿童进行充分的沟通,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解释检查的过程,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同时,一些医院也会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让儿童提前熟悉检查环境和设备,提高他们的配合度。
对于实在无法配合检查的儿童,可能需要在镇静或麻醉的状态下进行磁共振检查。目前,常用的镇静方法包括口服、灌肠、静脉注射等,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身体状况以及检查需求,选择合适的镇静方式。在镇静或麻醉过程中,会有专业的麻醉医生和护士全程监护,确保儿童的生命体征平稳,最大程度保障儿童的安全。
另外,儿童的身体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进行磁共振检查时,同样要注意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造影剂使用。只有当临床医生认为磁共振检查对明确儿童的病情具有重要意义时,才会安排检查;而对于造影剂的使用,也会严格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指南,权衡利弊后谨慎决定。
特殊人群进行磁共振检查的其他注意事项
无论是孕妇还是儿童,在进行磁共振检查前,都需要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过敏史等信息,包括是否安装了心脏起搏器、金属植入物等。因为磁共振强大的磁场可能会对这些植入物产生影响,引发安全隐患。同时,要去除身上所有的金属物品,如首饰、钥匙、硬币、手机等,以免影响检查结果或造成意外伤害。
在检查过程中,特殊人群可能会因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或检查设备产生的噪音等因素感到不适,此时可以通过向操作人员示意,采取适当的措施缓解不适。检查结束后,也需要在医院观察一段时间,尤其是进行了镇静或麻醉的儿童,确保身体没有异常反应后再离开。
磁共振检查对于孕妇和儿童来说,并非绝对的禁忌,但也不能随意进行。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充分评估检查的必要性、风险与收益,制定个性化的检查方案。作为患者和家属,在面对磁共振检查时,也应该积极与医生沟通,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注意事项,共同保障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疾病的准确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
(张晓楠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磁共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