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脖子歪着才舒服 长期 “歪脖子” 会让颈椎变 “歪瓜裂枣” 吗

2025-09-02 10:0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看手机、工作或休息时,不少人习惯把脖子歪向一侧,总觉得这样更舒服。可时间久了,脖子会越来越依赖这种姿势,正过来时反而僵硬酸痛。从中医科医生临床经验来看,偶尔歪脖子是身体自然调节,但长期如此,颈椎可能逐渐偏离正常位置,从 “挺拔” 变 “歪斜”,甚至引发连锁问题。下面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拆解长期 “歪脖子” 的影响与纠正方法。

一、“歪脖子” 舒服的原因:颈椎的 “代偿与失衡”
觉得歪脖子舒服,并非单纯习惯,而是身体适应或气血筋脉失衡的结果:

(一)现代医学视角:肌肉与颈椎的代偿
1. 肌肉失衡的自我放松

长期低头看手机、伏案工作,颈肩两侧肌肉受力不均 —— 比如常用右手拿手机,右侧肌肉持续收缩僵硬,左侧相对放松。歪向左侧时,右侧肌肉得到拉伸,左侧适度发力,能暂时缓解僵硬,这种 “舒服” 是肌肉失衡后的代偿性放松。

2. 颈椎轻微偏移的适应

若颈椎本身有轻微生理曲度变直、关节错位或椎间盘突出,直立时受力不均会引发不适;歪脖子能改变受力点,避开不适位置,比如右侧椎间盘轻微突出,歪向左侧可减轻神经压迫,带来暂时轻松。

3. 外部环境的被动适应

电脑屏幕摆放不正、看电视时沙发与屏幕错位、眼镜度数不合适等,会让人被动歪脖子调整视线。长期如此形成肌肉记忆,即使环境改善,也会习惯性歪头。

(二)中医视角:气血与筋脉的失衡
1. 气血瘀滞的暂时疏通

长期低头、受凉会导致颈肩一侧筋脉瘀滞,气血运行不畅。歪脖子时,牵拉瘀滞侧筋脉,能暂时打开气血通道,缓解僵硬,就像堵塞的水管轻轻晃动后暂时通畅,但未解决根本问题。

2. 筋脉拘急的暂时放松

中医 “筋主束骨而利机关”,颈肩筋脉因劳累、风寒 “拘急收缩”(肌肉紧张)时,会牵拉颈椎偏向一侧。歪向拘急侧能让筋脉松弛,比如左侧筋脉受寒拘急,歪向左侧可减轻牵拉感,带来舒适。

二、长期 “歪脖子”:颈椎真会变 “歪瓜裂枣”
偶尔歪脖子无害,但长期保持会让颈椎结构与功能逐渐改变,真的 “变歪”:

(一)颈椎生理曲度改变:从 “C 形” 到 “歪斜”
正常颈椎有向前的 “C 形生理曲度”,能缓冲头部压力。长期歪脖子会打破这种平衡:

· 曲度变直或反弓:受力集中在少数椎体,颈椎间盘水分流失、弹性下降,原本的 “C 形” 会被压平,甚至反向弯曲,像挺拔的树干被单侧拉扯变弯。

· 颈椎侧弯:单侧持续牵拉、另一侧收缩,不均衡力量会逐渐牵拉椎体,导致颈椎向受力小的一侧偏移。从正面看,颈椎明显弯曲,严重时肉眼可见脖子 “歪了”。

这种改变是渐进的:从肌肉习惯到颈椎轻微偏移,最终形成明显结构异常,让颈椎失去正常形态。

(二)颈椎周围组织损伤:形成恶性循环
1. 肌肉失衡加重

长期歪向一侧,发力侧肌肉僵硬肥厚,拉伸侧肌肉薄弱松弛。比如歪向右侧,右侧肌肉持续收缩变僵,左侧过度拉伸无力,这种失衡会进一步 “拉着” 颈椎歪向右侧,更难回正。

2. 韧带劳损与钙化

颈椎韧带(项韧带、黄韧带)负责稳定关节。长期受力不均会导致韧带劳损、弹性降低,久了可能钙化变硬,像 “石头” 一样失去稳定作用,加重颈椎歪斜。

3. 关节磨损与骨质增生

歪脖子时关节面受力不均,过度摩擦会导致软骨退化;同时,关节周围可能出现骨质增生(骨刺),影响活动,甚至压迫神经血管,引发疼痛麻木。

(三)全身连锁不适:从脖子到体态
1. 颈肩疼痛僵硬

颈椎歪斜、肌肉失衡、韧带劳损,会导致颈肩持续酸痛,晨起或久坐后加重,活动时可能伴随 “咔咔” 响。

2. 头晕头痛与手臂麻木

颈椎歪斜可能压迫椎动脉,影响脑部供血,引发头晕、视物模糊;若压迫神经根,会导致手臂麻木无力,比如歪向右侧时,右侧手臂可能发麻、握力下降。

3. 体态与腰背问题

颈椎是脊柱 “顶端”,歪斜会影响整体力线,导致高低肩、含胸驼背、骨盆倾斜;腰背肌肉为代偿颈椎歪斜,会出现紧张酸痛,甚至引发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

三、纠正 “歪脖子”:3 个方向帮颈椎归位
长期 “歪脖子” 形成的问题并非无法纠正,通过姿势调整、中医调理与适度锻炼,能逐渐让颈椎回正:

(一)日常姿势调整:从源头减少歪脖子
1. 保持颈椎中立位

看手机时将手机举至视线平齐,用电脑时屏幕中心与视线对齐,身体正对屏幕;走路、坐着时,头部摆正,耳朵与肩膀在同一垂直线,下巴微收。初期可能不适,坚持 1-2 周会形成新肌肉记忆。

2. 定时颈椎复位

每工作 30-40 分钟,坐直后双手轻扶颈部,缓慢向前拉头保持 5 秒,再左右转动、前后俯仰各 5 次,让颈椎回正;也可每天靠墙站立 5-10 分钟(背部、头部贴墙,双脚距墙 10-15 厘米),调整脊柱力线。

3. 改善外部环境

电脑屏幕放正、高度与视线平齐;看电视时沙发正对屏幕;定期检查眼镜度数,避免因视物模糊歪头;选择 8-12 厘米高的枕头,维持颈椎生理曲度。

(二)中医调理:通气血、正筋脉
1. 穴位按摩:平衡肌肉与气血

· 放松紧张侧:若右侧肌肉僵,按揉右侧风池穴(颈后枕骨下凹陷)、天柱穴(风池下方颈椎两侧),各 1-2 分钟,酸胀为宜;

· 激活薄弱侧:按揉左侧肩井穴(肩部最高处)、大椎穴(颈后第七颈椎棘突下),各 1 分钟,配合轻微左倾头部,增强左侧肌肉力量。

2. 中药调理:辨证改善体质

· 筋脉瘀滞者(颈肩酸痛僵硬):用丹参、红花、葛根等活血化瘀,或外用活血止痛膏;

· 气血不足者(颈肩乏力):用黄芪、当归、杜仲等益气养血,或饮红枣枸杞茶、山药莲子粥;

· 风寒侵袭者(颈肩发凉):饮生姜红枣茶,或用艾叶、生姜煮水熏蒸颈肩,驱散风寒。

3. 专业推拿与正骨

若颈椎明显歪斜或错位,可在中医科医生指导下推拿(放松肌肉、调整失衡)或正骨(影像学检查后,轻柔调整关节位置)。注意:正骨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避免自行尝试。

(三)适度锻炼:强肌肉、稳颈椎
1. 针对性训练:改善肌肉平衡

· 拉伸紧张侧:右侧僵则坐直,左手轻拉头部向左,保持 10-15 秒,重复 3-5 次;

· 激活薄弱侧:头部缓慢向薄弱侧倾斜,用同侧手轻对抗,保持 5 秒,重复 10 次;

· 稳定性训练:头部缓慢向前后左右移动,各停留 3 秒,重复 5 次;或双手交叉抱头,轻向前压,头部向后对抗,保持 5 秒,重复 10 次。

2. 全身运动:改善整体体态

每周 3-5 次游泳(蛙泳为佳,水的浮力减轻颈椎压力)、太极拳或八段锦(动作柔和,调节气血、改善含胸驼背),辅助颈椎归正;每天 10-15 分钟靠墙站立,调整脊柱力线。

四、危险信号:及时就医别拖延
若 “歪脖子” 持续时间长,出现以下情况,提示颈椎可能有明显损伤,需及时到中医科或骨科就诊:

· 脖子歪斜明显,正过来时剧烈疼痛僵硬;

· 颈肩疼痛放射至手臂,伴随麻木、无力、握物不稳;

· 频繁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转动脖子时症状加重;

· 出现高低肩、含胸驼背、骨盆倾斜,调整后无法改善;

· 儿童青少年长期歪脖子,可能是先天性肌性斜颈或颈椎发育异常,需尽早干预。

就医后,医生通过问诊、体格检查及 X 光、CT 等影像学检查,明确歪斜程度与原因,制定针对性方案(推拿、针灸、中药或支具矫正,严重时需手术),早期干预能有效避免颈椎结构进一步恶化。

总觉得歪脖子舒服,看似小事,长期却可能让颈椎 “变歪”。作为中医科医生,希望大家重视这种 “舒服的陷阱”,通过调整姿势、中医调理与锻炼,逐渐纠正习惯。颈椎健康需长期维护,只有保持正确姿势、均衡受力,才能远离歪斜与疼痛,让颈椎始终挺拔。

(张怡嘉 登封市人民医院 中医科 主治医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