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激光治疗眼底病,热效应背后的神奇机制

2025-07-24 16:4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我们的眼睛中,眼底如同精密相机的底片,任何微小的病变都可能导致视力的严重损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裂孔、黄斑变性等眼底疾病,是威胁人类视力健康的 “隐形杀手”。而在现代眼科医学领域,激光治疗已成为对抗这些疾病的有力武器,其中,激光热效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究竟是如何在微小的眼底组织上施展 “魔法”,帮助患者重获清晰视界的呢?让我们一同揭开激光热效应背后的神奇机制。 

激光与热效应:从光到热的奇妙转换 
激光,是一种高度集中、方向性强、能量密度高的特殊光源。当激光作用于眼底组织时,会发生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其中最基础的就是光热转换。简单来说,激光的光子能量被眼底组织中的色素颗粒吸收,这些色素颗粒如同一个个 “能量接收器”,将光能转化为热能。不同的眼底组织含有不同的色素,例如视网膜中的黑色素、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等,它们对激光的吸收能力各不相同,这也为激光治疗的精准性提供了基础。 

当激光能量被吸收后,局部组织的温度会迅速升高。以常见的氩激光为例,在极短的时间内(毫秒甚至微秒级),照射部位的温度可以升高几十甚至上百摄氏度。这种瞬间的高温,就像是在眼底组织上进行一场 “微型手术”,通过热效应来实现治疗目的。但这种热效应并非简单的 “灼烧”,而是经过精密设计和严格控制的,以确保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尽量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热效应在眼底病治疗中的 “十八般武艺” 
封闭视网膜裂孔 
视网膜裂孔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视网膜脱离,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激光热效应在治疗视网膜裂孔时,就像是一位 “修补匠”。当激光照射到裂孔周围的视网膜组织时,热效应使局部组织产生凝固性坏死,形成瘢痕。这些瘢痕组织如同 “胶水”,将裂孔周围的视网膜紧紧 “粘” 在一起,从而封闭裂孔,防止视网膜进一步脱离。同时,热效应还能刺激周围组织产生炎症反应,促进纤维组织增生,进一步加固视网膜的结构。 

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视网膜血管受损,出现微血管瘤、血管渗漏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激光热效应化身为 “血管修复师”。通过对病变区域的视网膜进行激光光凝治疗,热效应使异常的视网膜血管凝固闭塞,减少血管渗漏,从而减轻视网膜水肿和渗出。此外,激光还能破坏部分缺氧的视网膜组织,降低视网膜对氧气的需求,改善视网膜的缺氧状态,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因为新生血管不仅脆弱易出血,还会牵拉视网膜,引发更严重的病变。 

改善黄斑水肿 
黄斑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区域,黄斑水肿会导致中心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激光热效应在治疗黄斑水肿时,采用的是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 —— 格栅样光凝。这种治疗方法就像是在黄斑区域进行 “精细雕刻”,通过低能量、小光斑的激光照射,在黄斑周围的视网膜上形成规则的、不连续的激光斑。热效应引起的轻微损伤会促使局部组织释放抗炎因子和生长因子,改善视网膜的血液循环,促进水肿的吸收,同时又能最大程度地保护黄斑中心的视功能。 

安全与精准:热效应治疗的双重保障 
为了确保激光热效应在眼底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代眼科技术有着严格的控制和监测手段。首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眼底组织结构等因素,精确调整激光的参数,包括波长、能量、光斑大小、曝光时间等。例如,对于不同类型的眼底疾病和不同的治疗部位,会选择不同波长的激光。氩激光(蓝绿光)主要被血红蛋白和黑色素吸收,适用于治疗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氪激光(红光)穿透力较强,适合治疗视网膜深层病变。 

其次,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借助专业的眼科设备,如眼底照相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等,实时观察眼底组织的变化,确保激光准确作用于病变部位。同时,还会根据治疗反应及时调整激光参数,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此外,患者在治疗前后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护理,如治疗前控制血糖、血压等全身性疾病,治疗后定期复查眼底,观察治疗效果和有无并发症发生。 

激光治疗眼底病的热效应,就像是一把 “精准的手术刀”,在眼科医生的巧妙运用下,为无数眼底病患者带来了光明和希望。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激光治疗技术也在持续发展和完善,未来,它有望在眼底病治疗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更多人守护清晰视界。但需要注意的是,激光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的眼底病患者,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经过专业医生的详细检查和评估。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有眼底病相关的困扰,一定要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治疗。 

(郭贝贝 郑州中视眼科医院 眼科)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