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癌症治疗的征程中,放射治疗犹如一把精准的手术刀,靶向打击肿瘤细胞,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患者的皮肤带来严峻挑战。当照射部位逐渐演变成那片令人揪心的“红烧区”,专业的皮肤护理便成为守护患者健康与舒适的关键防线。
放疗初期,受照区域的皮肤可能仅微微泛红,看似平静之下却已暗流涌动。这是射线对表皮细胞造成损伤的信号,此时若掉以轻心,后果不堪设想。随着治疗推进,“红烧区”愈发明显,皮肤变得敏感脆弱,如同薄如蝉翼的纸张,稍一摩擦就可能破损。患者常感到局部灼热、刺痛,仿佛有无数细密的针在轻轻扎刺,这种不适感不仅影响身体的外在感受,更在心理上投下阴影,使他们时刻处于焦虑之中。
日常清洁是护理的基础环节,却需格外谨慎。水温应接近体温,过热的水会像汹涌的浪涛冲垮堤坝一般,加剧皮肤血管扩张,导致红肿加重;过冷则可能引起肌肉收缩,刺激本就敏感的皮肤。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洗浴用品至关重要,那些含有酒精、香料或强酸碱度的清洁剂无疑是“洪水猛兽”,会进一步剥夺皮肤原有的保护屏障。轻柔地用柔软毛巾蘸取清水擦拭,动作要像春风拂过湖面般舒缓,避免用力揉搓,防止机械性损伤让脆弱的皮肤雪上加霜。
保湿工作宛如给干涸的土地及时降雨,滋养着受损肌肤。选用专门的医用保湿剂,其成分经过精心调配,既能补充水分又不会增加皮肤负担。在沐浴后或皮肤感觉干燥紧绷时涂抹,顺着毛发生长方向轻轻推开,确保均匀覆盖每一寸“红烧区”。厚厚的膏体慢慢渗透进角质层深处,形成一层无形的保护膜,锁住水分,缓解干燥带来的瘙痒与疼痛,让皮肤在滋润环境中得以喘息修复。
穿着方面也有讲究。衣物材质首选纯棉制品,它透气性好,如同会呼吸的海绵,能迅速排出汗液湿气,保持皮肤干爽。宽松款式则是最佳拍档,紧身衣服如同束缚带,反复摩擦皮肤易引发破损感染。新衣要先清洗去除化学残留物后再穿,减少过敏风险。腰带、领口等边缘尽量平整柔软,莫让坚硬配件成为伤害皮肤的利器。
防晒绝非可有可无之举。紫外线对放疗后的皮肤而言恰似火上浇油,哪怕是短暂的日晒也可能引发严重晒伤反应。外出时务必全副武装:宽边遮阳帽稳稳罩住头顶及面部,太阳镜阻挡强光直射双眼周围娇嫩肌肤;防晒衣包裹身躯,搭配高倍数物理防晒霜双重保障。即使在阴天也别放松警惕,散射的紫外线依然虎视眈眈。
密切观察皮肤变化是早期发现问题的关键。每日定时检查“红烧区”,留意有无水疱冒出、渗液流出、破溃糜烂或是颜色异常加深等情况。一旦察觉异样,切勿自行处理,应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微小的水疱可能是感染前兆,不当挤压会使细菌趁虚而入;大面积破溃若得不到妥善救治,愈合难度极大,还可能留下难看疤痕甚至影响后续治疗进程。
心理支持同样不可忽视。面对镜子里日渐变化的容貌和躯体,患者难免产生自卑、沮丧情绪。家人朋友要多给予鼓励赞美,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重拾生活信心。医护人员也应耐心讲解康复案例,告知他们这些改变大多是暂时性的,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改善,让他们怀揣希望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放疗导致的“红烧区”虽棘手,但只要秉持科学细致的护理理念,从清洁、保湿、穿着、防晒到观察与心理关怀全方位入手,定能减轻患者痛苦,助力他们平稳走过抗癌之路,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明天。每一次精心的涂抹、每一句温暖的安慰,都是照亮康复旅程的星光,汇聚成战胜病魔的强大力量。
(王进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肿瘤放疗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