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怀疑幽门螺杆菌感染,除了吹气还能查 “血清抗体” 吗?

2025-08-29 14:2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消化科门诊,经常能听到患者这样的疑问:“医生,我 stomach 不舒服,怀疑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除了做那个吹气试验,能不能抽血查抗体呀?” 事实上,血清抗体检测确实是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它与大家熟知的 “吹气试验”(碳 13 或碳 14 尿素呼气试验)在适用场景、结果解读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血清抗体检测那些事儿。

血清抗体检测的原理:免疫系统留下的 “印记”
当幽门螺杆菌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迅速启动防御机制,产生针对该细菌的特异性抗体,就像给入侵者 “打上标记”。这些抗体主要包括 IgG、IgM 和 IgA 三种类型,其中IgG 抗体因在体内存在时间长、稳定性高,成为血清检测的主要指标。

抽血检测时,实验室通过特定试剂可捕捉到血液中是否存在这种 IgG 抗体。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身体曾感染过幽门螺杆菌,但无法确定感染是正在发生,还是已经痊愈。这就好比在雪地上看到脚印,能证明有人走过,却不知道人是否还在附近。

哪些情况适合做血清抗体检测?
血清抗体检测并非适用于所有场景,它在以下几种情况中能发挥独特作用:

流行病学调查是血清抗体检测的 “主战场”。在大规模人群筛查中,抽血检测具有操作简便、成本较低、无需空腹等优势,能快速估算人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对于无法配合呼气试验的人群,如婴幼儿、严重胃肠疾病患者或精神障碍患者,血清抗体检测是更现实的选择。这类人群往往难以完成吹气试验中 “口服试剂 — 静坐等待 — 呼气采样” 的流程,而抽血检测只需少量血液即可完成。

此外,在判断是否曾经感染时,血清抗体检测也有价值。例如,患者既往接受过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想了解自己是否曾经感染过该细菌,血清抗体检测就能提供相关信息。

与 “吹气试验” 的核心区别:时效性与用途不同
很多人纠结于该选血清抗体检测还是 “吹气试验”,其实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时效性和临床用途。

“吹气试验” 检测的是当前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其原理是幽门螺杆菌能产生尿素酶,当患者口服含有标记碳(碳 13 或碳 14)的尿素后,尿素酶会将尿素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氨,带有标记的二氧化碳通过呼吸排出,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标记碳的含量,就能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这种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是目前临床诊断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的 “金标准” 之一,尤其适合用于治疗后的复查,判断细菌是否被成功根除。

而血清抗体检测主要反映的是既往感染史。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人体一般在 1—3 个月后会产生抗体,且抗体一旦产生,可能在体内持续存在数年甚至数十年,即使细菌已被根除,抗体仍可能呈阳性。因此,血清抗体检测不能用于判断当前是否存在感染,也不能用于治疗后的复查。

血清抗体检测的局限性:结果解读需谨慎
虽然血清抗体检测有其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结果解读时需格外谨慎。

首先,假阳性可能出现。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他细菌感染等情况,可能会导致体内产生与幽门螺杆菌抗体相似的物质,从而使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

其次,假阴性也有可能发生。在感染早期,人体还未产生足够的抗体,此时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另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患者等,由于免疫系统功能较弱,产生抗体的能力下降,也可能出现假阴性。

此外,血清抗体检测无法区分是现症感染还是既往感染,这就可能导致临床判断失误。例如,一个曾经感染过幽门螺杆菌但已成功根除的人,血清抗体检测可能仍为阳性,如果仅依据这一结果进行治疗,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

临床选择建议:根据具体情况 “对号入座”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如果是初次筛查,且患者没有接受过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吹气试验” 是首选方法,能快速明确当前是否存在感染。

如果患者曾经接受过治疗,想了解治疗效果,复查时必须选择 “吹气试验”、胃镜检查等能判断现症感染的方法,而不能选择血清抗体检测。

对于无法配合 “吹气试验” 的人群,如婴幼儿、严重呕吐或吞咽困难的患者,血清抗体检测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手段,但需要结合其他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在流行病学调查或了解既往感染史时,血清抗体检测则是更合适的选择。

总之,血清抗体检测是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它与 “吹气试验” 各有优劣,适用场景不同。怀疑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避免因检测方法选择不当而导致误诊或漏诊。同时,无论选择哪种检测方法,都要结合临床症状、病史等信息进行综合判断,以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蒋静 睢县人民医院 检验科 副主任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