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肺结核的“隐形翅膀”:飞沫传播如何让你中招?

2023-09-16 10:3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人类与疾病的漫长斗争史中,肺结核犹如一个顽固的“幽灵”,始终徘徊不去。尽管现代医学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肺结核依然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在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中,飞沫传播就像一双“隐形翅膀”,悄无声息地将病菌从一个宿主带到另一个宿主,让无数人不知不觉中招。那么,这双“隐形翅膀”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一、飞沫传播:肺结核传播的“主力军”
1.肺结核的“元凶”——结核分枝杆菌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这种细菌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它对干燥、寒冷、酸、碱等环境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干燥的痰液中可存活数周甚至数月。不过,结核分枝杆菌对紫外线较为敏感,阳光直射下数小时即可被杀死,常用的消毒剂如 75%酒精、84 消毒液等也能有效杀灭它。

2.飞沫传播的主导地位
肺结核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或唱歌时,会将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释放到空气中。这些飞沫大小不一,较大的飞沫会很快沉降到地面,而较小的飞沫则可以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形成气溶胶。周围的人吸入这些带有病菌的飞沫或气溶胶后,就有可能感染肺结核。据研究,一个未经治疗的肺结核患者一年可以传染 10 - 15 人,可见飞沫传播的威力之大。

二、飞沫传播的“作案过程”
1.病菌释放:咳嗽与喷嚏的“爆发”
当肺结核患者的肺部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的侵袭时,身体会启动免疫反应来对抗病菌。在这个过程中,气道黏膜会受到刺激,引发咳嗽反射。咳嗽是一种强烈的呼气动作,它可以将气道内的异物、分泌物以及病菌迅速排出体外。肺结核患者咳嗽时,会产生强大的气流,将含有大量结核分枝杆菌的痰液破碎成无数微小的飞沫,并以极高的速度喷射到空气中。

2.飞沫悬浮:空气中的“隐形陷阱”
释放到空气中的飞沫大小差异很大,直径在 1 - 10 微米的飞沫核可以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它们就像一个个微小的“隐形杀手”,随着空气的流动四处飘散。在封闭、通风不良的环境中,这些飞沫核会逐渐积聚,形成高浓度的病菌气溶胶。例如,在拥挤的公交车、教室、会议室等场所,如果存在肺结核患者,那么其他人吸入带有病菌的飞沫核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3.吸入感染:病菌的“入侵之旅”
当周围的人吸入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或气溶胶后,病菌会随着呼吸道进入人体。首先,飞沫会沉积在呼吸道的不同部位,较大的飞沫通常会在上呼吸道(如鼻腔、咽喉)沉积,而较小的飞沫则可以深入到下呼吸道(如气管、支气管、肺泡)。如果吸入的病菌数量较少、毒力较弱,或者人体的免疫系统足够强大,那么这些病菌可能会被免疫细胞迅速识别和清除,不会引发感染。然而,当吸入的病菌数量较多、毒力较强,或者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时,结核分枝杆菌就会在肺泡巨噬细胞内生存和繁殖,并逐渐扩散到周围的肺组织,引起肺部炎症反应,最终导致肺结核的发生。

三、哪些场景更容易让你“中招”
1.密闭空间:病菌的“温床”
密闭空间是飞沫传播的“理想场所”。在通风不良的房间内,空气流通缓慢,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核无法及时扩散和稀释,会在空气中长时间停留,形成高浓度的病菌环境。例如,在一些老旧的居民楼中,由于窗户少、通风设施不完善,如果其中有一户居民患有肺结核,那么整个楼道的空气都可能受到污染,其他居民吸入病菌的风险就会显著增加。

2.人员密集场所:感染的“高发区”
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学校、工厂、监狱、养老院等,也是肺结核飞沫传播的高危区域。在这些地方,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频繁,距离较近,一旦有肺结核患者存在,病菌很容易通过飞沫传播给周围的人。以学校为例,学生们在教室里长时间近距离学习、交流,如果有一名学生患有肺结核且未及时被发现和治疗,那么可能会在短时间内传染给其他同学,引发肺结核的聚集性发病。

3.医疗卫生机构:特殊的“风险地带”
医疗卫生机构本应是治疗疾病、保障健康的地方,但如果不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也可能成为肺结核飞沫传播的场所。在医院的结核病门诊、病房、实验室等区域,会集中大量的肺结核患者,空气中病菌的含量相对较高。医护人员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如果没有正确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或者没有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就很容易感染肺结核。此外,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如果与其他患者或家属在候诊区、走廊等公共区域密切接触,也会增加病菌传播的风险。

四、预防飞沫传播,守护健康防线
1.患者:规范治疗,减少传播
对于肺结核患者来说,规范治疗是预防飞沫传播的关键。一旦确诊为肺结核,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药,完成整个疗程的治疗。目前,肺结核的治疗主要采用化学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通过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体内的病菌数量也会逐渐减少,从而降低飞沫传播的风险。同时,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时应注意礼仪,尽量避开他人,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将飞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2.公众:增强防护,远离病菌
公众应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了解肺结核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在人员密集的场所或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应佩戴口罩,选择符合标准的医用外科口罩或 N95 口罩,可以有效过滤空气中的飞沫和病菌。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咳嗽或打喷嚏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时间不少于 20 秒。加强锻炼,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强抵抗病菌的能力。

3.社会:加强管理,控制传播
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对肺结核的防控管理。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肺结核防治工作的投入,完善肺结核监测、报告和处置体系,及时发现和治疗肺结核患者,控制传染源。医疗机构应提高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五、总结

肺结核的飞沫传播就像一双“隐形翅膀”,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时刻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只有深入了解它的传播机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才能在这场与肺结核的战斗中取得胜利,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构建一个无结核的美好世界。

(张林波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结核病研究所 主管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